1000枚原子弹的铀用量也及不上中国未来一年的核发电用量。(资料图)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7月31日
中核集团在兰州铀浓缩基地宣布,经过多年研制,我国核工业关键技术 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自主掌握铀浓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
不过,有人也因此疑问 既然今天才实现铀浓缩工业化,那中国从前制造的那些原子弹从哪里来的?
其实,如果进行一些算数工作,就能发现,制造几百枚原子弹和真正的铀浓缩工业化,两者在数量级上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大家都知道,武器级铀的铀235浓度为90%以上,核发电用铀的浓度为2-5%,而天然铀的铀235浓度只有0.7%左右。如果一枚原子弹需要50公斤武器级铀的话,每一枚原子弹的天然铀消耗量应该在7000公斤左右(考虑生产过程损失)。也就是说,1000枚原子弹也就需要7000吨天然铀。而且,大部分核弹依靠聚变原理或钚裂变,甚至新一代氢弹不需要原子弹点火,这样都不需要铀235的参与。
然而,核发电所需要的天然铀则是一个巨大数字了。中国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4000万千瓦(未来还可能翻番),每年燃料补充就相当于6000-7000吨天然铀,按40年寿命计算则需要近27万吨的天然铀。另有一个参考数字,中国在2010年进口的天然铀数量达17136吨。
也就是说,中国可能花几十年制造了几百枚核弹,但这些核弹的铀只相当于几个月最多不到一年的核发电用量。可见,制造核武器的铀浓缩,与核发电的铀浓缩工业化,完全是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问题。
此外,各国大规模制造原子弹的年代,基本上都是采用气体扩散法,造价高耗电量高,而且为提高纯度还要无数次重复浓缩,出于核竞赛的需要这些都不计成本。然而,核发电却必须强调成本问题,中国掌握气体离心法,耗电量只需扩散法的1/25,综合成本减少一半,也不需要高浓缩铀那样无数次重复浓缩,生产设备更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经济意义不可同日而语。(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