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拿下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

2016-08-23 16:34: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及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原标题:呦,拿下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在2011年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

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

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及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分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首次荣膺诺贝尔奖,也是传统中医药首次在诺贝尔舞台绽放光彩。这是继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奖后,中国人再折桂。

国务院总理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她为什么获奖

中草药与现代医学结合,了不起!

该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吉拉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

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全球有2.47亿人感染了疟疾,其中100余万人死亡,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洲约每30秒就有一个幼儿因疟疾而死亡,而传统的抗疟药物奎宁因疟原虫的抗药性早已失效。

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

获奖后她怎么说

“看电视才知道获奖,并不很意外”

昨晚,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采访了屠教授。晚上8点18分,记者第四次拨打了屠呦呦家的电话。前三次都是忙音和转接的提示音,让记者一度以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号码,好在这一次接通了。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奖的?”

“今天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才知道得奖的。”通过这几句对话能够听出来,屠呦呦虽然早早到北京工作生活,但是江浙口音的味道还是很容易听出来的。

“这次能够得奖,感觉有意外吗?”

“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屠呦呦表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这时候,屠呦呦被一个男声叫走了。

“不好意思,她单位的同事来看她了。”男声接过电话,对记者说,他是屠呦呦的爱人李廷钊,李廷钊也有江浙口音,后来查了下资料,发现他和屠呦呦是中学同学,应该也是宁波人。 钱晚

她独获一半奖金,40多万美元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2011年度“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81岁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所以,当时就有人预测几年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和机会很高,这个预言终于在4年后的今年成为现实。

你知道吗

她的研究成果最早就是在发布的!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参加一个代号为“523”的战备项目,39岁的屠呦呦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1972年3月8日,“523任务”办公室召集所有参与单位,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抗疟疾药物研究会。屠呦呦在会上汇报了青蒿乙醚提取物的研究成果,举座振奋。

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多次落选院士,曾被称“三无”科学家

85岁的屠呦呦至今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更不是两院院士,至今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屠呦呦的呦呦两字取自诗经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为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增添了几分令人遐想的诗意。然而,这个故事的开始,却与战争有关。

执着

喜欢,就努力去做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宁波。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家乡人回忆,读书时的屠呦呦“长得还蛮清秀,戴眼镜,梳麻花辫”;读中学时,她“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有个特点,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1951年,屠呦呦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读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说“很幸运”。

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

奉献

曾和同事试服药物

最初的523任务中,没有中医科学院的参与。直到屠呦呦的加入。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

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结果。一次实验时,屠呦呦和两位同事不顾个人健康,亲自试服药物,直至证明安全,才给病人服用。

直率

讲真话不“拍马”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其实早在4年前,屠呦呦就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美国拉斯克大奖。她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低调

成绩属于中国科学家

2011年度“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

当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纽约参加颁奖典礼,在这个轻松的西式社交场合,屠呦呦的些许拘谨看起来反而别有风度。捧起奖杯,面带微笑地让记者拍照,然后照着讲稿发表获奖感言,

“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这位81岁的女科学家声音清脆,带着浓浓的江浙口音,“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

“青蒿素的成绩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这也是标志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为何85岁才获诺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是59岁,而刚刚获得诺奖的屠呦呦已是85岁高龄。为何诺奖获得者年龄普遍偏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从提出到获得诺贝尔奖一般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科研成果需要反复检验。有的科学家可能年轻时就提出一项新发现,但可能几十年后才能获奖。如华裔科学家高锟从1966年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到2009年获奖,经历了43年时间。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