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方文山谈网络语言发展。 主办方供图
(记者 李萌)“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提及生活中对网络语言的应用,知名作词人方文山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时脱口而出。至于会否在音乐创作中引用网络语言,他并不排斥,“但不会刻意使用”。
此前,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盘点了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包括“互联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榜上有名。
资料图:方文山微博留言使用网络语言。(方文山微博截图)
日前,方文山受邀出席“网络十年,青年碰撞:中文和新语言文化的青春视角”对谈讲座。专访中,也谈起了对网络语言崛起的看法,他说,不仅自己生活中会使用“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么么哒”等,更将网络流行语融入《阳光宅男》等作品中,“会局部出现,但不会刻意使用”。
此前,方文山的《东风破》、《青花瓷》等多首经典中国风歌曲走红,被问如何将网络语言与文言文进行融合,他分析称,“文学创作上的融合一直都存在,不过都是片段的,因为书写的形式不一样”,同时,他还强调,无论语言的使用习惯如何变化,对音乐作品的标准都不会变,“把旋律抽走,文字还能有阅读的张力和美感,那就是好歌”。
方文山称网络语言像“零食”。 主办方供图
该怎样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更新频率太快,所以会频繁被替换,例如5年前的热词现在没人再用,因为它是被某一个族群、年龄层所需要。所以,可以把网络流行语界定为一种次文化或者休闲文化,这个休闲文化指的不是旅游、饮食,而是指文化上的一种‘零食’,人们消费性地使用它,但它不是文学的‘正餐’”。
就像饭前吃零食容易影响正餐饭量一样,方文山也坦言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文学阅读的衰落,“但消灭或取代原本文学领域的书写系统是不可能的,只会永远占据一个区块,因为生活中会用到”。说罢,他补充道,“这种情况无可避免,毕竟活在这个时空背景下,无法阻止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过,年轻人阅读频率的下降与图像、动漫也有分不开的关系,网络语言的出现只是间接的原因之一”。
资料图:方文山与周杰伦等为音乐事业加班。(方文山微博截图)
至于其会否对传统文学作品造成影响,方文山则并不担心,“它的使用范围和主要族群并不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族群,且其多数是在手机和网络上流传,我不认为网络流行语会冲击到文学作品,相反,它还丰富了内容。”
“网络语言用法都比较生猛、俏皮,一些轻文学、轻小说的作家会局部使用,但很多文学作品的时空架构不一样,例如在古代发生的故事,肯定用不上‘么么哒’,但假如拍偶像剧,使用‘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这样的就很合适。所以两种形式的语言并不冲突,网络语言只不过是传统语言的一个小分支,而且也不会变成文学的主流”。
资料图:方文山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方文山微博截图)
其实,别看网络语言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但它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受时空限制很明显,例如台湾也有网络语言,不过有些是闽南语的,还有很多流行语要在各个地方流传就必须被翻译。并且,因为它不是教育系统下的文字,无法保证每个阶层都知道。不过台湾受大陆影响很大,许多热词第一时间就知道并开始使用了”,方文山说。除此之外,他也表明网络语言普遍性使用的难度大:“网络语言大多偏重贬义词、揶揄的说法,词性很单调,被引进文学系统大量使用的几率很低。”
提及网络语言是否有传承的必要,他认为:“这个只能官方认可和界定,而且市场会决定,不流行、不适用的就会被替代,不用为这些词汇的生命期担心,因为有些无法用更贴切词语形容的就会一直存在,比如‘土豪’。”(完)
济宁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