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建党95周年,一批“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集体亮相,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贺礼。其中,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自5月20日亮相央视以来广受好评,在观众间引起热烈反响。该剧不仅创造了今年央视一套晚间影视剧收视率的最高点,在网络点播量也已超过6亿次。一部“红色题材”的电视剧受到如此追捧,“魔力”从何而来?且看主创、专家和观众网友怎么说。
创作《彭德怀元帅》是一个灵魂洗礼的过程
“这几年在影视剧创作上,有一些人追逐偶像、编造英雄,使历史虚无。观众需要什么?人民群众在呼唤什么样的偶像?通过《彭德怀元帅》的创作,让我感到彭德怀元帅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就是真英雄,仍可以成为现代人的偶像。他们的品格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拍摄此剧的目的。”导演宋业明说。
著名编剧马继红把创作《彭德怀元帅》看成是一个灵魂洗礼的过程。他说:“我与剧中的彭德怀融为一体了,我的心会随着他的心脏而跳动,我的情绪会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写到动情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潸然而落。通过这部剧的创作,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做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挚地热爱人民,才能创作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
剧中扮演彭德怀的青年演员董勇谈起自己的演出时感触颇深:“饰演彭德怀这个角色实乃三生有幸。我用心、用命演好这个角色。拍了20多年戏,第一次舍不得杀青。希望随着《彭德怀元帅》的播出,让父辈们寄托他们对心目中英雄偶像的想念之情,让同辈们了解这位伟人,让后辈们知道在中国的革命史中有个伟大的人叫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为中国影视剧创作带了个好头
《彭德怀元帅》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说:“剧中很多细节反映了彭德怀身上那种深入到每根血管和细胞里、挥之不去的人民情结。这种情结使他心里装着人民,自觉承担起‘人民的保护神’的角色,一切行动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的喜怒哀乐而喜形于色、怒形于色。有一场戏是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李德瞎指挥,使根据地的大门失守。彭德怀痛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只有真正以保护人民利益为己任的人,才会在人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失的时候说出这些痛彻心扉的话,才会如此心胸坦荡,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担当。在彭德怀这个人物身上,人民情结和坦荡胸怀统一在了一起。”
解放军报社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则表示:“《彭德怀元帅》的热播说明,不是市场需不需要这种作品,也不是观众喜不喜欢这种作品,而是你拿没拿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作品。该剧的成功说明,艺术创作永远都是内容为王,思想至上,真正有思想讲艺术的作品永远都是观众的期待。《彭德怀元帅》在这方面为中国影视剧创作带了个好头。”
“一个作品创作最难的是结构,最重的是人,只有人物写好了,才能立起来。在这部剧作里,人物的性格饱满鲜明。创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国内外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彭德怀的人物性格、行事风格进行深层探究。特别是作品里有大量细节描写,生动有趣,让人们看后记忆犹新。”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黄会林这样评价。
那么亲近的人,仿佛再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在观众和网友的口碑中,《彭德怀元帅》业已成为“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新标杆”。左权将军之女、彭德怀养女左太北是《彭》剧的一位特殊的观众,看着剧中的“彭德怀”,她感慨万分:“曾经那么亲近的人,仿佛再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使我感慨万分。这部剧拍得很好,真实地表现了彭伯伯的革命生涯。我在这部剧中不仅看到了彭伯伯,也看到了我的父亲、母亲和我自己,他们都演得很真实。”
来自中央军委某通信台的战士焦熙感言:“过去我们对彭德怀的了解都是从教科书和历史课上得来的,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这次电视剧的播出,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彭德怀形象,内心受到巨大的震动,感到身上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也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杨歆迪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生,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他对《彭德怀元帅》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彭德怀元帅》打破了我们心中对他们的刻板化印象,带给我们一个更贴近现实、贴近我们生活的领袖形象。我们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不易,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美好,更加愿意为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这部剧等于给我们补了党史军史的课,让我们随着引人入胜的剧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解放军的英勇。这部电视剧还对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容易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和引导,一部好剧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往往胜过我们家长说千百遍。这次孩子看了《彭德怀元帅》,深受教育。他激动地说,共产党、解放军真伟大,彭德怀爷爷这样的人太让人崇拜了!”北京华景福园商贸公司员工焦平原说。(李方舟整理) 济宁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