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邹城台 王玉鸿 张伟)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让许多群众不堪重负。近两年,邹城市以红白理事会为载体,推进移风易俗。节俭、文明、健康的乡村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光用人这个方面,过去都得二三十,现在不能超过十五个人,光这一个忙的(人数)能减少一半,光这个减少开支就很大一部分了……”一大早,看庄镇孟官村的党员活动室就热闹起来,红白理事会成员正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并征求群众意见。
邹城市看庄镇孟官村村民王广义:“村里红白理事会出的这几条(征求意见)也都看了,现在各方面也都考虑到了,给咱户家都减少了费用,简化了流程,再加上烟花爆竹这一块现在也都不放了,减少了污染。”
为弘扬勤俭节约的新风尚,邹城市各村都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明确红事、白事新办简办标准,强化婚庆、殡葬市场综合治理,利用孟子学堂、孟母讲习所等阵地,培树典型,正面激励,在形成文明乡风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前段时间,峄山镇大二村村民吴昭贵为儿子办婚事,按以前的习俗,不算亲戚,仅帮忙人员就得办十多桌酒席。现在在村红白理事会的操办下,整个婚宴办了不到十桌酒席,大大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
邹城市峄山镇大二村村民吴昭贵:“以前得待四五十桌,现在不到十桌;以前得花三万多,现在不到一万块钱,忙客家族、叫的客每人一碗大锅菜,桌椅板凳都是大队供应,一分钱不收。”
邹城市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宣传引导转观念,示范引领树新风。依托文明村镇评选,让基层党员带头树文明新风,并通过电视对移风易俗的典型进行宣传,给群众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目前,邹城市800多个村庄全都建有红白理事会,农村的婚丧事有了标准和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为农民节省资金上千万元。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