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将对外开放 打造“10分钟健身圈”

2017-01-04 03:38:13 来源:济宁新闻网

全民健身日活动现场太极拳表演(资料图)

近几年,夜跑一族的兴起、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等让健身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大街小巷、户外室内、清晨夜幕都可以看到锻炼的人们。近日,我市发布了《济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计划要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以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和健身指导体系……

开展“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健身活动

未来几年,我市将极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其中,大力推广普及健身跑(走)、越野、登山、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培育自行车骑行、徒步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秧歌、龙舟等民族民俗传统项目。继续组织好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围绕元旦、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主题健身活动。支持推广“百千万三大赛”、毽球等健身活动,把体育活动向农村和社区推广延伸。

以“谁是球王”乒乓球争霸赛、“谁是球王”羽毛球擂台赛、峄山登山节、太白湖骑行、环太白湖半程马拉松(健步行)等活动为基础品牌赛事,争取每年举办1至2次高水平比赛。鼓励社会力量承办高水平赛事。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打造“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各行政村(社区)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及有条件的村庄建立健全体育总会,市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40个以上、县级体育单项协会达到200个以上、乡镇(街道)体育健身组织和各类民办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数量达到2000个以上,全市健身站点数量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面向社会提供全民健身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不低于1000人。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与星级制并行做法,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落实在岗实名制。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2.3‰,满足社会对体育指导的需求。

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各乡镇(街道)要普遍建立“1+4”发展模式(1个体育总会和1个老年人体育协会、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每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30次。此外,各行政村(社区)成立1至2个健身团队,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打造“10分钟健身圈”和两个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

为有效改善群众健身环境,实现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的目标,我市将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其中,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行政村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打造两个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和两条节假日体育休闲精品线路。

对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地统筹推进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另外,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

此外,健全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新建学校和有条件的学校应对体育场馆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改造,在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向社会开放。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园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场所对全社会开放。

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块以上

青少年体育仍是重点发展方向,为此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足球管理模式,完善足球产业链,积极推动足球事业改革,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块以上。实施校园足球行动规划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养方案,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探索建立“教体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支持各地建设和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积极培育冰雪设备和运动装备产业,建立冰雪特色学校,培养冰雪运动指导员,鼓励青少年“轮转冰”,打造一批品牌冰雪运动俱乐部和系列品牌赛事活动。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