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济宁救助站实行24小时巡查制

2016-11-30 03:20:1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天冷了,夜间气温已降到零下3至4度,而在我市城区南门口某桥洞内仍蜷缩着一两个黑影,他们是流浪者,把这个桥洞当成了他们的“家”。最近,随着气温下降,我市救助站出台了城市流浪人员冬日救助计划。但由于流动性大、身份数据不完整、大部分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等原因,目前,仍有不少流浪者在寒夜苦熬,这也是让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感到“力不从心”的地方。国家有免费救助政策,民政部门的救助站也是来去自愿,可一些流浪者为什么不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救助站限制“自由”不如捡点瓶子卖钱

刘彬是“住”在大润发附近的一位流浪者,他和救助站打交道已经多次了。每当救助站工作人员动员他去救助站避寒时,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不过救助站发放的棉被,他也不会忘记要一床。刘彬说,他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愿意在救助站受约束,天气虽冷,忍忍就过去了,没必要住进救助站。现在他每天捡些塑料瓶子等废旧品,一天下来也能卖不少钱,他不仅可以用这些钱解决吃喝问题,好的时候,还能来点小酒喝喝,虽冷点,但这样的日子过的自由舒坦。刘彬说,他认识的流浪者中,和他一样想法的人不少,虽然很多人没去过救助站,但听说救助站管理严格,不仅不能随意出入,而且还不能抽烟喝酒,这样的日子他们都过不惯。刘彬还说,救助站里住几天顶不了什么事,被送回家后,也无颜见家乡父老,无法在乡亲们关爱的眼神中生活,最后还是得出门讨生活,来回瞎折腾,还不如不进救助站呢。“救助站有热乎乎的饭菜,有干净温暖的床铺,刚开始,我们也很纳闷流浪人员为什么就不愿接受救助呢?”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兵介绍,本着进站自愿的原则,他们不能强迫流浪者进站,只能劝说,但一般是没有效果的。对于不愿进站的流浪者,救助站工作人员会为他们发放棉衣棉被棉鞋和食物,还会有巡查人员定期寻访,以防这些人出现冻死、饿死等意外。相对于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者人数来说,职业乞讨者愿意接受救助的人数几乎为零。

职业乞讨者“为利”不愿理会救助人员

李兵告诉记者,相比于往年,今年接受救助的人员少了不少,主要原因是各级民政部门都在积极参与救助,城管和公安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配合,同时,政府对一些贫困村的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帮扶和办理低保,农村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也让一大部分贫困人员打消了外出讨生活的念头。除此外,还有一些因为防盗、防骗意识薄弱,被盗光、骗光钱财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寻求救助时,并不要求住进救助站,只想让救助站帮忙购买回家的车票,以便顺利返家。最不乐意接受救助的,应当是职业乞讨人员,他们都很了解救助站的工作流程,知道救助站工作人员不能强制救助,所以对救助站人员救助劝说,很少理会,有的还会对救助站人员进行打骂。一位长年从事救助工作的爱心人员向记者透露,很多职业乞讨人员“生意”都很好,如果救助人员在他们“工作”时进行劝说,他们会很反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乞讨人员跪在一菜市场门口,半个多小时他面前的小盆里就堆满了1元、5元甚至10元的人民币,算算这一盆人民币,大约有100多元钱呢。”“有一年冬天,我遇到一对乞讨的父女,父亲抱着女儿跪在街头,希望好心人能帮忙凑钱,给女儿看病。当时我问那位父亲,街上这么冷,为什么不带孩子住进救助站?那位父亲说,孩子有病,如果不向好心人求助,就没钱给孩子治病。”另一位爱心志愿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一件事,他说,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如果让职业乞讨人员住进救助站,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李兵说,经过多年的救助分析,天冷了,流浪乞讨人员仍不愿住进救助站,其原因一是生活习惯问题,二是钱的原因。根据相关规定,救助站进出自由,在站里每一位受助者可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甚至医疗保障,但站里不会给他们一分钱;同时,生活在站里就要按站里的作息时间,定点吃饭、睡觉,并且不能随意出入。流浪乞讨人员怕受约束和影响财路,所以不愿住进救助站,目前,住进救助站的人员大都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有精神疾病的人,救助站会对这些人员进行保护性救助。现在,救助站实行24小时巡查制,每天都到街头寻找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员,或者向流浪人员发放棉被等救助物资。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