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论语诵读方队(资料图)
乐和家园开展的“粽香书院 艾满人间”活动(资料图)
我市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工作交流会
11月22日,济宁市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工作交流会。从济宁三年来的创新实践出发,总结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建设的经验做法,深入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路径。在交流会上,基层代表和专家学者对我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三年来,我市围绕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道德提升、文明创建等七大工程,深入实施了“儒韵民风”建设、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新礼仪新风尚培育等系列活动,创新推出了图书馆+书院、孔子学堂、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了儒学进乡村活动,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1058处,聘请儒学讲师93名,组织开展儒学活动1.2万场次。
今后,我市将通过形式多样、覆盖城乡、渗透行业的普及活动,把济宁打造成崇德向善、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示范区。继续突出发挥以文化人作用,大力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把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标准、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忠孝悌慈爱的为人之道转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同时,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在全市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感恩教育、孝德教育、红色教育、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此外,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进社区,发挥好“善行义举四德榜”的激励引导作用,办好乡村儒学讲堂,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评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打造仁孝之乡,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交流会上,来自曲阜、邹城、泗水等地的基层代表就我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分享了实践经验做法和建议。
相关链接:
我市文化从业人员增至16万人
三年来,济宁致力于做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文章,文化产业提速发展、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全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发展到14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2013年年底的158家增加到目前的391家、上升到全省第3位,文化从业人员由4万人增加到16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前列,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一批先导性基础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3.5亿元的“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启动,投资8亿元的孔子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投资100亿元的省重点文化项目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建成运营。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四大战略平台”。今后,我市将大力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把总部体验基地建设与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融合起来,把三孔、四孟等重大文化遗产,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孔子研究院、曲师大、济宁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都作为体验的重要部分,统筹谋划,一体打造,对景点景区、体验项目、服务设施、民风民俗、城市功能形象等全方位优化和提升,打造展示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窗口,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来济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积极申报东亚文化之都和济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打造“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起点城市,加强与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联系交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上作出孔孟之乡应有的贡献。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今后,我市将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济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熔炉,让人一进济宁就感觉到儒风扑面。
同时,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创新,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具象化、有形化、生活化、大众化,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之中,真正做到落地生根,体现到广大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把济宁打造成彬彬有礼、崇德向善、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示范区,打造全省全国道德高地。比如,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开展“亲子读书共成长 经典文化进家庭”、“书香家庭”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征集”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我市将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为突破口,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创新体制,带动全市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的有效转化。借此契机,持续放大平台效应,加快把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成全国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国家记忆工程先行区、全国文化经济发展先行区、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