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扶贫车间直接进村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2016-11-12 03:16:1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冯振兰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雪白的手帕,一层一层的打开,里面包裹着一沓钱,“这是刚领的上个月的工资,362块。”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冯振兰难掩心中的喜悦,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淳朴的笑容。

“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老了还能进车间当工人”,75岁的冯振兰开心地说。

冯振兰所说的车间位于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村村头的一处楼房里,楼房外面赫然竖立着“就业创业扶贫点”的牌子,上面还有编号。

泗水县扶贫办主任马云河说,“这只是我们县里的一个扶贫车间,其他镇村还有100多个,全县有1000多名贫困户在扶贫车间里打工,主要是做一些毛绒玩具、手工艺品,活不累,也不复杂,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家庭妇女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家庭,对年龄没有限制,不少老人在家闲着没事也来干。” 

罗家庄村作为泗张镇第一个实施创业就业扶贫点的试点村,现已走在了全县前列,目前,扶贫点已吸纳就业人口20余人,主要是年老体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老龄贫困人群,这部分人群虽已享受了国家相关政策救助,但因无法进行体力劳动,没有收入来源,很难脱贫。

泗水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把扶贫到户与培育增收产业结合起来,围绕“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有活干、有钱赚”的目标,突出农村新社区、贫困村、城镇就业弱势群体等重点,不断做大产业总量,扩大就业覆盖面。

泗张镇政府与威海万仕德工艺品有限公司长期合作,采取扶贫车间进村、家门口就业的脱贫模式,依托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庭院经济”,发展创业就业扶贫加工点项目,创业就业扶贫点采取由村集体出加工场地,镇政府统一配备桌椅、音箱、饮水器等必要设备,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训的运作模式,主要对一些毛绒玩具、仿真花等一些工艺品进行初加工。这种工厂进村、生产进家的扶贫脱贫模式,具有技术含量不高、就业门槛低、零风险就业的优势,可以让贫困户摆脱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贫困户既可在家中加工,也可在创业就业扶贫点加工,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年老体弱、在家照料孩子无法外出就业的难题。

“村里整村搬迁,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一年660块钱,没有地种了,在家闲着也没事,这里干活不累,还有这么多姊妹们拉呱”,76岁的王富春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三年前丈夫因脑出血偏瘫,村里给办理了低保,王富春在扶贫车间里加工纸花,一月能收入300多块钱。

“(这些钱)够我们吃饭的了”,王富春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刘淑燕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