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悟(一八九八至一九九三年),女,浙江嘉兴桐乡乌镇人。她自幼聪慧热情,好学上进,十三岁在嘉兴师范求学时闻父亲去世,含悲辍学,返乡接办私塾,因教学得法,颇得乡里赞誉。为了继续深造,她进入湖州湖郡女塾半工半读。平日她爱读《新青年》,拥护新文化运动,赞成采用白话文,关心妇女解放运动,曾以白话致函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请教改造社会和妇女解放等问题。
“五四运动”后,王会悟去了上海。经上海学联介绍,她参加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因工作热情负责,思想进步,深得会长徐宗汉(辛亥革命元老黄兴夫人)器重,担任文秘工作,其后又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生疾苦,“中国往何处去”成为志士仁人所关心的紧迫问题。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李达(一八九○至一九六六年)时任中华书局编辑,经常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宣传救国、针砭时弊的文章,王会悟帮助誊抄付印。由于志趣相近,接触又多,两人萌生爱情。一九二○年下半年,他们在上海法租界渔阳里二号陈独秀寓所结婚,同年她还加入了陈独秀领导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一大”幕后功臣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王会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一大”幕后功臣。
王会悟在回忆为筹备中共“一大”时说:“党的‘一大’将要召开时,我爱人李达把为大会安排会址和为外地代表安排住处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当时参加了上海女界联合会,担任《妇女声》的编辑,博文女校校长黄绍兰等熟识。我想到博文女校已放暑假,有空教室,便找到黄绍兰校长,说要借教室开个‘学术讨论会’,她答应了。我买了苇席子,铺在楼下的教室里。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等代表抵沪后,就住在博文女校。关于开会的会场,我想到李汉俊(一八九○至一九二七年,湖北潜江人,中共‘一大’代表)的哥哥李书城(一八八二至一九六五年),他到外地避暑去了,房子空着,就去找李汉俊商量借用,他一口答应了。于是,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三十号李书城家中召开了。”与会代表的住宿和会议地点,就是这样经过她的一番努力确定下来了。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夜晚,上海法租界里一幢老式石库门小楼前,随着黄铜门环轻声叩响,那扇黑漆大门悄然打开,一位“女仆”模样的清秀女子探身而出。她就是为这次庄严聚会整日忙碌的王会悟,她颔首迎接一位位陆续而至的客人。会议进行得有条不紊,然而至七月三十日晚举行会议时,一个穿灰色长衫的陌生男子从虚掩的后门闯入,滴溜溜转的眼睛朝屋里环视了一周后,谎称找错地方退出门外。高度警敏的王会悟立即报告了这一可疑情况。正在发言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他一听就从座位上一跃而起,用手击桌道:“赶快中断会议,撤离!”事实证明,王会悟的这次报警十分及时,那个神秘男子正是受雇于法国巡捕房的侦探。仅过十多分钟,全副武装的法国巡捕和士兵包围了房子。代表们则因为及时疏散,未受到任何损失。
上海已不能再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意见不一。
另寻会场
在代表们着急的当口,王会悟想到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曾在王会悟陪同下游过南湖,对那里的印象也不错,他表示:“我也去过,那里确实很安静。”董必武、何叔衡等代表都赞成王会悟的意见,“一大”转移会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王会悟随即受命了解上海到嘉兴的火车班次,又先行赶往嘉兴安排一切。她先到南湖边张家弄鸳湖旅馆包租了两间客房,作为落脚地方,又托旅馆账房代雇了一艘中型画舫式游船,船费四元五角,中午饭一桌酒菜三元,连小费共花八元。
安排完这些,王会悟便到车站迎接代表们的到来。不久,一行人在王会悟带领下,先乘摆渡船到湖心岛,登上南湖名胜烟雨楼,似在观赏风光实则观察周围环境,然后才登上了事先租定的画舫式游船。为安全保密起见,她特地让船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她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围坐在八仙桌前安心开会,自己则坐在船头望风放哨,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为掩人耳目,她还特意准备了麻将牌,放在代表们开会的桌上。当时,湖上曾出现了一条汽艇,机警的王会悟忙发暗号,船内立即响起一片麻将声。王会悟则乘拖梢船上湖心岛打听,得知是一富户人家的私人游艇游湖兜风,大家虚惊一场之后,会议又照常进行。按照事先确定的“以一日之长开完大会”要求,会议从上午十一点左右开始到傍晚结束,在南湖的红船上,最后完成了“一大”所有议程,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
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二二年,王会悟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这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她担任工作部主任。该校不仅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而且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一些党内会议曾在该校楼上召开。
著名作家丁玲就是她的学生。同年底,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并主编《新时代》杂志。王会悟随同前往,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任该校附属中学部英文教员。在此期间,王会悟夫妇与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同志之情。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后,王会悟随同李达秘密回到上海,与中共失去联系。但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仍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还曾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七年,她在北平居住,在中国大学担任教务工作,在进步学生中做了许多工作。一九三七年,为了李达著作的《社会学大纲》的印刷和发行,她花了许多心血,设法把书迅速送往延安。毛泽东收到书后,反复阅读了几遍,还作了详细眉批,并向延安的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这本书。毛泽东在给李达的覆信中,称赞他们夫妇:“你们是真正的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达出席了新政协会议,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李达和王会悟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期间,毛泽东主席曾与老朋友李达王会悟夫妇餐叙,并邀请他们留京工作。此后,王会悟被安排在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工作,后因多年劳顿,体弱多病,不得不离职休养。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日,她在北京寓所病逝,终年九十六岁。
二○○六年,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整修了王会悟故居,后又扩建成“王会悟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乌镇西栅的观后街,古色古香,馆内的展板、图片和实物。当门而立的巨幅《南湖风光》屏风前,竖立着的“南湖红船与王会悟”组雕。在纪念馆的史料展品中,有一则史料记载,“论起辈分来,王会悟还是乌镇籍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表姑”。茅盾家住观前街,王会悟家住观后街。当年她离开乌镇,进入上海,就是茅盾安排的。
六月十五日在全球公映的电影《建党伟业》中,“王会悟”一角由著名演员周迅扮演,观众可以看到银幕形象中的“王会悟”。“开天辟地一女杰”七个字,于她最为切当。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 鹏)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