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浩浩42万字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位77岁高龄的老兵之手。更难以相信,这是一位罹患帕金森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老兵在4年多时间里,一边与病魔相搏,一边用颤抖的手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匍匐前进》,这充满战斗精神和坚韧气质的书名,既是军旅作家柳炳仁的自况,也是他对历经时代和往事的隐喻。在作者看来,无论处境如何,也无论前面将遇到什么,激情的岁月和真正的战士总是义无反顾,高姿匍匐,低姿匍匐,侧身低姿匍匐,闪转腾挪、一往无前。书中饱含深情地写道:“1937年5月5日,我这个成熟的小生命,光溜溜地从母腹中匍匐而出,降生在岭上屋场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里。”此后,成长、求学、参军、成家立业,军旅人生与时代同行。对于柳炳仁,与其说他是一位创作出长篇小说《玉树琼花》《航天英雄传》《人·鬼·神》《关山重重》等一系列优秀之作的军旅作家,毋宁说他是一个始终匍匐前进、战斗不止的勇士。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工作战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青海原子弹工厂、铁路建设工地和教书育人的军校讲坛,直至山水踏遍,鬓发雪染。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个人史的抒写,就显示出无法取代的价值。”诚如著名作家谭谈在《匍匐前进》序言中所写的那样,柳炳仁对于过往的回顾和抒写,不仅是作家视阈下的时光流转,更是社会变迁的情感曲线、军队发展的细腻肌理,以及一代人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生动映现。《故乡热土上的匍匐起步》写解放前的满目苦难和底层人民的自强图存,《西北高原上的摸爬滚打》反映我军现代化建设中苦难辉煌的岁月。书中无论是记述以学兵身份就读地方院校的经历,还是再现从事铁道建设、卫星发射和原子弹基础保障工作的艰苦卓越,都能从中窥见一群优秀儿女携手接踵的努力。就是这紧张、艰苦而炽热的生活,激励着柳炳仁这个20多岁的工程技术员忙中偷闲拿起笔来,于是有了《京城十年的风雨兼程》,有了入兴安岭、去云南、上井冈、访巴蜀采访写作的丰富实践,也得以遇恩师结良朋,与文坛同道交流提高。
作为军校教员、军旅作家的柳炳仁不仅博学多思,而且人如其名,炳蔚,亲仁。这种精神和人格,弥漫于字里行间。人生有欢乐,有欣喜,也有不为人知的种种况味。对于曾经的苦难和挫折,他如理家什,娓娓道来,在自说自话的同时更关注时代的进步和底层的悲欢。对个人得失,他无幽怨、无哀伤,而是在宽怀释然中化作温婉的生命体味。
生命宛若一条悠长的河流,走过少年的欢快,青年的激越,中年的澄明,步入晚年的静水流深。在生命的下游,《匍匐前进》笔调是舒缓的、散淡的、温和的,叙事抒情于随意中透着不动声色的人生智慧和圆熟练达的文学蕴藉。
阅读《匍匐前进》就是与历史会晤、同往事交杯。在闪回与穿越中,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个时代,身躯紧贴大地、两眼注视前方,奋力前行。雷从俊 杨彦青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