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光洲称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媒体一定不是政府天敌

2016-08-17 17:45:5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原标题:我对 食药总局 说:国外也有 挂牛头卖马肉

patrick Wall(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

中国目前执行的食品药品独立监管体系和欧盟国家、美国和加拿大非常相似。美国FDA主要负责监管药品和一部分食品,而美国农业部兼管包括肉类的绝大部分食品。

在很多国家,因为食品链监管是分散的,农业和贸易部门通常控制着食品链的绝大多数环节。这并不理想,因为在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舆论会认为产业的利润和保护可能被放在公众健康之前。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认为国外的模式更有效。然而,目前欧盟的 挂牛头卖马肉 事件在其他许多国家也在同步上演。食物的欺诈暴露了欧盟食物监管方面的缺陷。没有理想的模式,一个国家有效的模式未必在其他国家同样有效。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如今的监管体系能否在中国所有地方都见效的确存在困难。问题并不在于食品药品监管是否整合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各地执行要保证统一,同时期望改革方案能够完全有效地执行。

原标题:我对 食药总局 说:国情各不同,监管可借鉴

peter K.Ben Embarek(世卫组织食品安全问题专家)

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体系新一轮改革兴趣很大,一直在追踪关于此项改革的讨论。有计划的巩固监管体系、减少负责的部门数量是一个必然的举措。最近,发生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在强调,不同部门的分段监管存在问题。

没有哪一个单独的体系普适于所有的国家,但是一些有效体系中的通用元素是可以借鉴的。比如,监管体系需要清晰的法律和法规,规定谁对哪一个环节负责任,谁要做什么事情,需要一支训练有素、配备良好的食品安全监控队伍,需要一个强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食品污染监测系统。这些是在任何体系下都需要行之有效的重要元素。

在加强食品安全体系的路上,中国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这些年中国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食品生产环节,监管部门规模和速度上还需要额外的努力,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食品链监控数据共享方面。能够培训大量食品安全领域专业人才,不忘消费者,这是增强食品安全的关键点之一。另一方面是沿着食品链,具备生成疾病和污染方面数据的能力,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预防、快速应变和评估风险。

原标题:我对 食药总局 说:让舆论监督的阳光照射食品安全

简光洲(记者,三鹿奶粉事件率先披露者)

为女儿买奶粉,发现价格比一个月前暴涨了近50%,这才发现香港的奶粉政策效果立竿见影,内地网上代购进口奶粉则闻风而涨。

责怪香港政府的限购或许不理性,怪只能怪内地奶粉质量不争气。面对今日自己购买奶粉的囧境与 屈辱 ,我内心甚至涌起一点 悔意 ,当年曝光三鹿奶粉事件的决定是不是有些草率?如果给奶粉企业一些时间和机会,我们或许能避免今日的自食苦果?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让食品卫生法提前出台,并催生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协调监管,但其后仍出现了三聚氰胺奶粉的回炉上市及毒胶囊等事件。对于新组建的食药监总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九龙治水的局面,但我仍担心职能的整合能否根治各种违法现象。

我的建议是只有把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管置于媒体舆论监督的阳光下,才是扫除顽疾的良药。

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和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困境同样的问题频发期,政府不停地立法,并调整机构设置加大监管力度,但问题仍然不断。但为什么后来情况得到根本改善?我觉得其原因或许得益于媒体的 扒粪 运动,即舆论监督。

上世纪初,美国作家辛克莱(Upton Sinclair)写的小说《从林》(The Jungle),对一个肉食品加工厂的肮脏环境做了仔细描写,惊动了总统,并掀开了一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监管与舆论互动的改进行动。当然,这部小说也引发了美国肉制品出口的大幅下滑与行业的恐慌。

我曾访问过美国一家食品安全报社,他们称媒体的报道只需要对事实负责,无需考虑其他的大局与行业发展信心问题。反思我们,媒体报道总显得有些瞻前顾后、遮遮掩掩,有关部门则常怪媒体不讲大局或虚假报道。而在美国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媒体监督的身影。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一定不是政府的天敌,只要双方的全力合作,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下,亦不失解决之道。

原标题:我对 食药总局 说:改革值得期待,道路曲折漫长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我听到这样的结果蛮惊讶的,再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食品安全监管长期多部门管理,存在灰色地带和空白区域。监管部门也并非都是推卸责任,更多是责任没有分清。

在课堂、会议上,在给领导培训时,我曾多次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应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农业,第二段是余下的部分。现行有些职能划分明显不合理,但要改变非常难。比如商务部管理生猪屠宰,他们不会愿意把这一块分离出来,这其中有利益关系,而且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管得顺了,很难分离。

正因为知道难处,所以今天这么大的整合力度是我没有想到过的。

但改革后能否解决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新模式绝对是进步的,但想要从此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并不现实。我常说,一个部门想要包打天下非常难,如果没有合理分工,就会造成 一个部门管不好,多个部门也管不好 的尴尬局面。

新的变化对食药监总局的挑战是相当大的,整个社会都要理性配合。现在公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容易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012年,十几位权威专家评估全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结果发现,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只有一两件。

根源在于公众不了解。本届全国两会,有人大代表居然带着几百样 毒食品 去会场,指着黑皮花生说是毒物,这种行为极不严肃和不负责任。事实上,黑皮花生种皮富含水溶性花青素,水一泡就会掉色,生产花生的人是躺着也中枪了。前段时间的速成鸡事件,其实根本没有这种说法,工业化下的鸡就是45天。我开玩笑说,我们的鸡扛过了非典,扛过了奥运会,却抗不过我们的不良媒体。

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我希望监管人员要积极适应新情况。在内部,一是要增加工作透明度,二是要把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和刑事犯罪的处罚区别开来,尝试与公安部门合作。在机构设置上,要适当的集中和适当的收紧。集中是指多个部门应该适当地整合。而收紧是学习西方可以按照食品的品类让一个部门一管到底。

我想,他们(食品监管者)现在一定是如履薄冰。作为研究者,我有几句话想说,第一句是,改革值得期待。第二句是,道路是曲折漫长的。第三句,监管只是一个环节,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素质密不可分的。公众在批评的同时,有没有扪心自问,今天我诚信了吗?

原标题:我对 食药总局 说:任何模式都行得通,关键在于实施细节

任筑山(美国前农业部副部长)

中国从没有一点食品安全概念到如今的重视、改变,五六年间能有这样的进步,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如今从中央到县市,食品安全体系已经启动,各方面都很重视。尤其上海世博会在6个月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从生产、加工到经营的食品链很长,在以前,中国很多部门在监管,资源分散,部门之间联系不够,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新一轮的改革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总体来说,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首先,几个部门能够很好地有机衔接,有利于实现全程无缝监管,统一职责。再者,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加。同时对企业界来说也是有裨益的,比如规则的统一。接下来的实施细节如监管人员的任用机制等将决定进步的快慢。

但是,现在实际上仍有三个部门同时在监管,仍需各部门的协调。农业部管理源头,中间是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以及卫生部。学界对食品安全的研究也存在学术性强但实用性不够的现象,比如用昂贵的仪器做检验,虽然精细但不实用。再者,媒体以前只注重负面报道,缺少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

任何的监管模式都可行得通,我没有更欣赏哪一个,只有更合适。关键在于实施的细节,一是是否真正可以达到跟民众有直接接触;二是人的素质,尤其是监管人员的素质。在美国,农业部和FDA监管都是非常严格的。但在中国80%是散农,20%是大企业,美国刚好相反。所以说国情不同,不能完全仿照,中国需要根据国情不断探索出适合的道路。

中国以后还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但每一次都是教育和改进的过程,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不太可能。当然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我认为一个好的监管模式要透明度高,比如美国农业部就有专门的顾问委员会,由31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员组成,会议公开,透明度高。

现在全球食品安全新特征是,首先,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重视,投入越来越高。其次,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很多,并不是现在没有以前安全,而恰恰相反,我们如今的食品安全超过以前任何时期。但为什么消费者觉得不安全?原因一方面基于食品流通范围变大,环境因素改变,人的体质差异等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们对食品安全度的需要变大了。我们没有所谓的零风险,只能尽量用风险评估的方式。

面对新形势,希望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尽可能汲取国际上相关经验,尽量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尽可能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WHO(世界卫生组织)、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开始设立世界标准,如WHO制定三聚氰胺限量标准。中国也在积极的参与,但我认为,当前关注国内食品安全比国际贸易更重要。

南方周末实习生 方芳 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