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自杀:官方的严重忽视间接造就了悲剧

2016-08-15 16:28:45 来源:济宁新闻网

自杀统计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官方数据,导致当下中国的自杀问题研究没有确切的数据,自杀干预也只是停留在学者的口头呼吁上。

事实上,正是这些环环相扣的 忽视 ,导致了鲜少有人知道9月10日是 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从在短时间内发生13起自杀事件之后,媒体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中国这几年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典型自杀现象上,自杀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城市病之一。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这则来自《广州日报》的数据被媒体大量引用并转载。

但通过搜索寻找源头不难发现,每年28.7万人的自杀量是来源于2002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由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下,在全国2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展开。

事实上,中国卫生部于1999年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交的自杀死亡率为:男性每10万人自杀率为13.0,女性14.8,平均13.9。

据介绍,中国自杀死亡率来源于两个抽样系统,一个是卫生部主管的死亡登记系统,覆盖人口大约为1亿人;另一个为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疾病监测点(DSp)的抽样网络,大概覆盖人口1000万。

但这两个系统所覆盖的城市人口数远远超过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为这一数据的样本,来自21个省、36个市、85个县,超过半数的样本人口为城市人口。同时,基层的采样数据中,所谓城市死亡率统计,来自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卫生部门,而农村统计人口来自于县城、镇的卫生所---农村人口在统计上再一次被低估。

自此以后,中国官方并未有正式的自杀率数据发布。

中国从2004年正式启动了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2005年对该系统的管理和质量抽样调查显示,在已开展工作的医院中,全国平均漏报率为33.07%,调查省份中最高漏报率达86.27%。

死亡报告是有的,但自杀统计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官方数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王极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强调。

农村女性是自杀高发人群

相比中国自杀率的争议,农村女性的自杀问题更被学界关注。

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303047人。其中,农村妇女自杀死亡人数为173230人。

每10万农村妇女中有38.77人因自杀死亡,而每10万城市妇女中,只有10.65人因自杀死亡。

这表明,我国农村妇女自杀死亡率远远高于城市妇女,也远远高于城市男性以及农村男性。

农村妇女自杀人数多,这里面包括伦理、经济和心理原因。 王极盛说,在以往调查中,他发现这与受教育程度、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

诱因往往是夫妻感情不和,吵架、动武,进而引起自杀。

比如,某个农妇在和丈夫吵架后,一气之下就喝了农药。

你对我不好,我就死给你看。 某个孩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责骂就选择了 以死抗争 ,把自杀作为解决这些冲突的一种方法,用自杀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抗议,这是和孕育于西方价值体系之中自杀更多地是出于绝望截然不同的现象。

在对4万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后,结果显示,有32%的人有精神抑郁问题。其中轻度抑郁占28%,中等程度的占3.9%,而有0.1%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有20%的人患有抑郁症,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王极盛说,抑郁的程度与抑郁症有很大差别,抑郁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进而会有自杀的可能。

我研究过的一些案例,很多孩子对之前很喜欢的事情突然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一个危险信号。社会援助、心理危机专家介入和家人朋友的介入,而家人朋友的帮助是最直接,往往也最有效。 他说,有自杀倾向和采取自杀行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此时介入自杀干预机制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很重视这一方面。

久病厌世和家庭纠纷致老人自杀,深层原因则是社会保障不足。

中国流行病学研究者通常将久病厌世和家庭纠纷视为两个最重要的老人自杀诱因,但其实这两个表面原因离不开老人当下所处的社会现实。

2005年期间,中国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在对全国60岁及以上的城乡老年人进行调查,4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在 对生活感到不方便的状况排序 中,将看病难放在首位,74.1%的人认为最迫切的要求是改善医疗条件。

在2006年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前,城市里很多老人没有医保。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社会养老金的老人更高达90%。更何况当前中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奇缺。

家庭纠纷导致老年人自杀更多由养老纠纷引发。

民政部及中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49.7%。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妇女在家留守几乎成为常态,这无形中降低了家庭对老人的抚养能力。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在山西、陕西、甘肃农村的调查,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一半得自己照顾自己,或由配偶照顾。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系景军在报告中指出,农村老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至五倍。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也曾在一个公开会议上透露: 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

重视三种人群的自杀预防

时下官员自杀数量虽然不多,但近年来每发生一起官员自杀事件,都会引起舆论骚动。

有些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官员缺乏危机处理经验,让自身也陷入了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善后事宜,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压力,这也可能成为官员自杀的原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如此分析。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官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压力过大而没有减压渠道、在产生自杀倾向时缺少心理干预机制的援助是官员自杀发生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家冰冰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压力,人人都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压抑太多,积在心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现在社会抑郁症越来越多,而抑郁症的自杀率是很高的。

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 官场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 ,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他们需要心理咨询,但很多官员是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隐私的。

冰冰说,至少有三种人群在中国现阶段值得引起自杀预防的重视。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杀在中国自杀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后,往往贫、病、孤独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脑部的变化,很容易产生轻生念头。

二是青少年。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后期和假成人期,他们的情感往往起伏较大,心理素质不高,有可能诱发自杀。

三是经济条件、社会角色急剧下降的阶层。例如一些 白领 和高级 蓝领 , 很多时候,意图轻生者只在群中留下一句话,然后,就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