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济宁台 尚焕霖 任城台 王晨 王如光)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我市对口支援喀什英吉沙县,“英吉沙”维语中是“新城”的意思。2014年,我市第八批援疆干部进驻英吉沙,三年来,共实施援疆项目53个,投入援疆资金8.44亿多元,一批惠民生、强产业、促就业的项目落地生根,给边疆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前不久,我市组织采访团来到英吉沙,探访新一轮援疆成果,感受援疆工作者与当地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援疆新成就。今天请看第一集。
英吉沙服装产业园是我市近年来在当地规划援建的最大的产业项目,总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中兴手套是来自我市嘉祥县首批入驻园区的援疆企业,目前已建成乡村社区“卫星工厂”17家,吸纳就业2100多人。在距离产业园几公里外的色提力乡八村“卫星工厂”,100多名工人正紧张忙碌着。
维族女工阿依木古丽现在每天都到家门口的卫星工厂上班,按计件工资,一个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稳定”,产业援疆一直是我市援疆工作的重头戏。按照“总部+卫星工厂”的产业模式,目前,我市援疆企业在英吉沙县已开工卫星工厂53个,新增就业近7000人。
援疆只有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英吉沙县”曾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驿站,这里不仅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还有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在南湖湿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紧邻湿地援建的这处英吉沙鸟类科普馆,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借助旅游度假区,我市投入援疆资金1400多万元,将临近的芒辛乡11村、15村打造成民俗文化风情一条街,目前已开设农家乐12家。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土陶村、小刀村、木雕村等特色民俗村。
万里援疆,民生先行,让百姓乐业,更要安居,在农村社区,一座座援建的富民安居房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风情。2014年以来,我市投入援疆资金2.47亿元实施安居富民工程,24700户群众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并同步实施了“电视送农户,文化进万家”工程,连续三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700多万元,向35500户农村家庭免费赠送了电视机。
行走在边陲古城,随处可见来自万里之外孔孟之乡的援疆足迹。近年来,我市投入援疆资金3000万元在当地建起“天网智能”工程;分别投入1.69亿元、3500多万元建起了当地最好的实验中学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启动“1+X”人才培养实施计划,共有114名人才与受援单位400多人建立了重点帮带关系;启动结核病防治试点等一系列医疗公共卫生项目。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独具特色”的援疆格局正在形成。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