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胡锦涛转折时刻 任职官员多获提拔_2

2016-08-13 17:18: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胡锦涛在1989年1月17日的省部级干部见面会上,以三句话稳定了军心: 局势要稳定 , 西藏的领导班子要团结要稳定 , 党对西藏的政策要稳定不变 。

具体的 稳定 措施,体现在工作方式的调整上。为避免再度造成对官员队伍的冲击,胡锦涛提出 三不 原则:第一,1950年代的历史不要花精力去研究;第二,历届区党委,包括原来的西藏工委,执行中央方针政策正确与否不要争论;第三,对自治区党委领导人的功过是非一律不评论。

自治区主席热地回忆说,胡锦涛初到西藏时, 多换思想,少换人 这个迥异于以往的提法,令他大为感慨:这在当时,是 统一当时的干部思想、稳定干部队伍、实现西藏社会由乱到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1989年3月拉萨骚乱后,胡锦涛在分析骚乱的原因和性质时,将骚乱定性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继续,无只言片语纠缠于左右。困扰西藏的路线之争,就此作别。

随着胡锦涛在中共地位的迅速崛升,中共治藏力度也日渐增强。

西藏的 规格升级

胡锦涛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任上共历时4年,但因高血压、血稠病等健康问题,后离开西藏回北京。因1991年胡开始参与筹备中共十四大,其后去西藏的次数并不算多,任上居藏时间也不算长。但是,胡锦涛对中共治藏政策的影响,无疑比历任西藏自治区领导人都大。

除了此前的西藏工作调整和力挽危局外,中共的第三、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胡锦涛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1990年代后,关于援藏干部的轮换制和定期轮换制,援藏建设的 对口支援,分片包干 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援藏政策日渐清晰,从技术上日趋成熟。这些政策调整,应是胡锦涛个人的从政经验、未来从政需要和西藏现实情况三方面结合的产物。

近20年来,是中共对西藏政策最清晰明确的时期,援藏政策在渐趋成熟稳健时,亦基本定型,甚至成为援疆政策的复制模本。中共边疆治理的局面,由胡锦涛开创了一个新篇章。

西藏是大陆首个形成定制、到关键时刻由中央集中研究工作方向的省级单位,迄今尚无第二例。它形成于1980年代中期,今天其牵涉面日渐广泛。不能不说,胡锦涛在西藏自治区的履历,对西藏 政治规格 的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而政治局常委的分工中,特殊边疆省区由一位常委专司其日常工作指导,亦始自胡锦涛之后的西藏。

胡锦涛履任西藏迄今,每年 两会 期间,人大西藏团的审议工作会议,胡锦涛已连续19年从无缺席。西藏地方与最高中枢无疑有更为便捷的通道和纽带。

西藏的 规格提升 ,另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中共官员在西藏工作的履历,在上升通道中的含金量大幅提升。1980年代之前,西藏汉族干部主要以进藏的十八军为主,高级干部除在地方与军队之间平调之外,罕有西藏履历会成为其仕途进晋台阶的个案。就算是自治区 一把手 ,离任后调至内地任闲职亦不罕见。而地方基层官员,更是自称 被遗忘的人 。

自胡锦涛之后,西藏自治区的人事履历在中共权力架构和组织谱系中的分量日重。调任自治区的高官,普遍在任满离职后,获得了远较胡锦涛之前历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优越得多的发展机会。如继任胡锦涛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陈奎元,后任社科院党组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之后的郭金龙,离职后,先后任安徽省委书记、北京市长;郭金龙之后的杨传堂,后任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之后的张庆黎,后任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之后的胡春华,后任河北省省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此种情形前所未见。

对基层干部而言,随着援藏干部派出机制的成熟完备,援藏干部政策,完善了援藏干部的动员和鼓励机制,本身亦使得援藏名额成为一个值得争取的机会。而带钱带项目入藏,让援藏干部的话语权也大大不同于他们的前辈。对于西藏本地来说,治藏权也就此落到了实处 汉人干部不再只是政策的宣讲员和维稳监督员。

中共经略西藏60年来,期间政策多有曲折波动,而有今日之稳定局面,其转折点由胡锦涛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