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首招149名没有编制的医务人员,报名人员不少。对于“松绑”医生变为“社会人”,医院喜忧参半,医生则期盼收入阳光化。专家表示,编制取消或将影响基层的吸引力,但从长远看,有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将更有益于患者。
公立医院招人自己说了算
近日,济宁市直公立医院首招“备案制”医务人员报名工作结束,官方虽然没有透露报名情况,但据了解,报名人员不少。而此次招聘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即将进入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都不再有编制。
据了解,此次包括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6家市直医疗机构招聘的149个职位,全部为临床一线岗位。除了个别护理岗外,均为临床医师类,其中涵盖比较稀缺的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急救医生、重症医学医生、麻醉师等专业。
其实,公立医院编制改革酝酿已久,全国各地已早有先例。例如,深圳医改明确3年内3万医生将与编制脱钩,新建公立医院取消编制。而就在前几天,人社部明确表示“研究制定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根据山东省编办和省人社厅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据了解,潍坊是全省首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地级市。
医院用人更自由也担心人才流失
“这对医院来说是好事,此前因为编制带来不少麻烦。”济南某县级医院院长苏沁(化名)说,每年医院会招聘十几二十名医务人员,但有编制的仅五六名,从整个医院来看,接近一半的医务人员没有编制。
这意味着同工不同酬,也就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流失,“一些工作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医务人员常有考了别家医院编制走了的情况。就拿影像科来说,每年都要招人。”苏沁说,取消编制以后医院用人将更加自由。
“此前有编制,即使工作不好也不能随便开除,以后都同工同酬了,一些年轻医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毕竟他们值夜班、加班,一点不比资历老的医生付出的少。”苏沁认为,取消编制将有利于医生积极性的提高。
尽管济南具体实行管理办法还未下发,但对于酝酿已久的公立医院去编制改革,省城有医院在讨论后,还表达了一种焦虑。“没有编制的这部分人员,如果没有财政拨款,这对医院来说也将是很大的负担。”省城某三甲医院负责人陈建(化名)担心,在去编制改革后,财政的扶持力度会因此有所下降。
“医生取消编制后,恐怕岗位的吸引力会下降。”陈建说,像其所在的专科医院本就业务量不大,如果没有编制的吸引,怕更难招聘到人才。
不用偷着“走穴”,医生收入更透明
“对医生来说,取消编制会变得有奔头。”山东省中医院一位从医多年的主任医师表示,此前医生的待遇严格按照等级来定,通常与医生的能力不相匹配,受限于编制也缺乏自由选择的空间。
他同时表示,取消编制以后,医生不再是医院的私有财产。同时医院也希望把人才笼络住,尤其是精英人才,将成为各个医院的争夺对象。“为吸引人才,医院或将高薪聘请医生,这将使得医生的收入阳光化。而对于病人来说,医生没了编制的保护,还可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就医体验。”
“医生不用偷着‘走穴’,阳光收入增加。”山东省立医院一名主任说,医务人员市场化是早晚的事,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合适的单位,而扔掉编制的“铁饭碗”,医生会更看重掌握技术的“铁饭碗”。
而对于倡导已久却难以真正推行的医师多点执业,因为拥有事业编制身份的公立医院医生是“单位人”而非“社会人”,公开要求多点执业权利,相当于以身份保障换执业自由,多数人不敢“铤而走险”。“取消医生的事业编制,让医生成为社会人,将会促进自主选择执业方式和机构,踢开医生多点执业的绊脚石。”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说。
给医生身份“松绑”,医疗资源将被盘活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王秀华说,“编制松绑,医疗服务走向市场,不仅可以体现医生的价值,也能提高医生的生产力,盘活医疗资源。”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忠认为,给医生身份“松绑”,将进一步破除医院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必然利大于弊。“有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也将倒逼医院设计善待医生的管理制度。”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取消编制后,基层贫困地区医疗将受打击。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通常采用增加政策倾斜力度,保障卫生技术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的方式,吸引、留住人才。一旦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了,恐怕没有人愿意扎根基层。
“从长期来看,取消编制是医疗资源下沉的必要一步,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解除医生的后顾之忧。”王秀华说,医生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只有医生可以自由流动了,分级诊疗才不会局限于行政命令层面,才会真正得以推行。
丢掉编制光环,没啥失落的
济宁医学院研三的学生李浩然明年7月毕业,在医院做住院医师的他密切关注着各医院的用人计划。
“前段时间,事业编(卫生类)招考面试刚结束,我明年才毕业,没想到医改政策这么快就出台了,以后新入职的医生没有编制了。”说起这点,小李多少有些失落。“有编制毕竟更保险一些。”
与小李不同,读研一的李涛有着6年的工作经验,并且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此前工作的企业职工医院效益不好,他下决心辞掉工作重新考研。“今年31岁了,已经结婚生子,想多学点东西,找个好工作。我更看重医院能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有没有合适的收入。”对于有没有编制,李涛并不十分在意。
“现在很多医院都改扩建了院区,医生的缺口大。我也了解到,一些县区的医院政策还不错,愿意引进研究生这样的人才。”李涛说,尽管医院的医生缺口大,但准入门槛依然很高,研究生学历想留在三甲医院非常困难。“如果没有机会,我会考虑县区的公立医院,先就业有好机会再择业。”“我们医院700多人,有编制的不过一半。为了留住人才,从去年开始,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济宁一三甲医院院长说,没了编制的束缚,医院在用人方面从过去的单向选择变成双向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倒逼医院加强管理,为临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一些医院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人事招考可能招不上来,考进来的可能不一定适用。”这位院长说,受制于编制,不少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储备上很犯愁,只能大量使用临聘人员。实行新的用人制度后,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岗位、自主招聘所需人员,同时通过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起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高能低的竞争性用人机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孟庆楠 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刘春雨)
济宁本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