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互联网上的个人或组织募捐,因为容易被诈骗者利用,管理不够细致,引发出许多问题,也伤害了公众帮助弱小、为社会做公益的爱心。乱花渐欲迷人眼,网络募捐的确到了走向规范化的时候了。现在由民政部获得授权,遴选和指定募捐平台,就是对日趋纷杂的网上募捐,进行一次强力的矫正。
原标题:该给网络募捐立规矩了
昨天上午,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遴选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通知》提出,将采取遴选方式,指定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首批10家左右。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将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指定权授权给了民政部,《慈善法》第23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
民政部出台《通知》将指定有限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意味着今后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将无法随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募捐信息了。换句话说,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募捐,则必须去指定的平台——当然,事先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互联网募捐一直以速度快、有效率高而被人们广泛利用。从十余年前的聊天室、论坛,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各种求助、募捐信息就纷至沓来,的确也给需要帮助的人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许许多多的诈骗信息,有故意隐瞒家庭条件的富人求医药费的,也有直接公布账号骗救灾款的,甚至有人打着募捐的旗号,设法套取捐献者的银行账号与信息。最为著名的,就是今年年初爆出的知乎大V童谣骗捐事件,一名男性将自己包装成美女、学霸、花店老板,吸引大量粉丝,又虚构了一位患病网友,以此在网上骗捐超15万元。
很显然,互联网上的个人或组织募捐,因为容易被诈骗者利用,管理不够细致,引发出许多问题,也伤害了公众帮助弱小、为社会做公益的爱心。乱花渐欲迷人眼,网络募捐的确到了走向规范化的时候了。现在由民政部获得授权,遴选和指定募捐平台,就是对日趋纷杂的网上募捐,进行一次强力的矫正。
当然,进行这样的矫正,并非一纸《通知》就能到位,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做到。比如,除了《通知》所提出的参与遴选的“硬件”以外,还要特别审查这些网络募捐平台的管理水平,并对它们提出一些必须的要求,如接受募捐者信息的真实性,由谁来审核、负责,募捐的账目、使用情况、结余该如何公布,捐赠者的隐私又该怎么保护,甚至也该包括出现问题怎么确定性质,谁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都该有详尽的说明。信息不透明带来的前车之鉴不远,不应该再走老路了。
在《通知》发布并落实后,肯定还会有一些社会上的慈善机构和组织,会挂靠到这些指定的发布平台上。是否允许这种挂靠?如果允许,那么挂靠后责任怎么划分,也应该有预判,有应对。否则,一旦有纠纷争议出现,互相推诿,则会对慈善事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一句话,《通知》出台后,下一步的实施细则也该跟上,这样才能做到规范,一切有章可循。
现在,还有一种网络资金操作方式叫做“众筹”。众筹是一个新事物,因为新,也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有的众筹项目,看起来像投资,也有的像赞助或者像募捐。这又是一个“边缘性”、“跨界感”很强的东西。但是,不应该因为它新、它擦边,就没有人去规范它。民政部门也应该将此中募捐性质较强的项目,纳入监管范围之内,例如“众筹治病”、“众筹创业”等,《通知》的具体细则,也该涉及到众筹,将其中带有募捐性质的项目视为募捐予以管理,不能玩家换个马甲,规则就不认识。
总之,规范各式各样的网络募捐,是绝对有必要的。没有规范,很多能服务大众的方式都会被“玩坏”,那对慈善事业的打击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