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作者 高路
人大附中的一张招聘公告惊呆了公众,在这张表格上,不乏有博士这样的高学历,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国外顶尖大学。这种履历的含金量放在高校里一点都不稀奇,但放在一个基础教育学校,堪称是顶配。
对此,有人赞同,既然北大学子能去卖猪肉,为什么不能从事基础教育?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则是拿基础教育的技术含量说事。
说浪费,前提是认为基础教育不需要这么高的配置,这并不成立。相比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对学术的要求要相对低一些,但另一方面对教育本身的要求却高了。基础教育的门槛可高可低,低可至识字断句,但高可到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没有一定的眼界,只怕很难做到位。基础教育相对单纯,但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这都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素养,有较高专业背景的老师的加入。人大附中是全国著名中学,承担着一些重大的教研课题,对老师的要求历来就比较高,引进一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学历不能决定一切,将学历当成敲门砖是唯学历论,认为博士当中学老师是浪费,同样也是一种唯学历论。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职业色彩浓,但专业的色彩不浓;教学形式僵化,创新研究不足,需要一些融会贯通,博古通今的人才的加入、带动。
基础教育大有作为,关键在于学校想好怎么用了吗?很多时候,不是学历太高成了学校的负担,而是大多数学校逼仄的成长施展空间成了人才的负担。这样的问题在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可能不明显,但对另外一些中学而言,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了。你要是请这些人去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学校更高大上一点,拿出的简介更靓丽一点,让应试教育的门槛再高一点,那的确是浪费。而且基础教育要求老师对启蒙教育有浓厚的兴趣,能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中找到乐趣,高层次人才未必是合适的人选。教育是门学问,不是有一个高学历,再临阵磨一下枪就能仓促上阵的。学校得明白自己招这些人来的目的是什么,别一味地抱着掐尖的心态、贪高求洋。
对个人而言,也得想明白,你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想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这两种不同的动机会带来不同的工作认知,而因为与孩子的未来有关,需要格外慎重,你的几年可能会决定人家的一辈子,容不得反复地试错。
而对社会而言,值得追问的是,这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是因为什么原因进入中学老师队伍的?他们是怀着满腔热忱去的,还是迫于某种无奈?如果这种学历的高既不是学校的真实意愿,也不是个人的择业意愿,而是激烈竞争下、就业形势严峻下的产物, 是北京户口含金量的体现,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源错配了。这就与教育无关,更与人生事业选择无关了,而是想尽办法也要留在北上广的故事的延续。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