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 时评作者
凭着无据的消息,逼着互联网大佬“自证”不在“涉黄名单”上,也是软暴力“绑票”。
12月23日晚,北京警方对涉嫌存在卖淫嫖娼活动的多家知名“俱乐部”进行查处。其后不久,随着有媒体报道“涉案的百名嫌疑人中,有不少是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并且还是大佬级别”,网上流传起了所谓的“涉黄名单”。名单虽未指名道姓,却引燃此事的舆情热度,引来无数网友的揣测,不少互联网大佬纷纷躺枪。
“某提了名字就会满大街都知道的女×丝网红”“著名投资人”……如果说,收割注意力资源是搭车营销的关键目的,那这份名单的制作者无疑极其成功:尽管名单又采用了“或传恐曝”四字诀,也无事实佐证,却轻松斩获的100000+阅读量,非但为“爆款公号文是怎样练成的”提供了例子,还给了跟风者的“KpI年底突击”助攻。
而许多被“含沙射影”的互联网领域知名人士,或在朋友圈报平安,或以微博公开发言方式辟谣“被抓”,也验证了其杀伤力。虽说个中不乏趁机刷存在感的,可有些微博常年停更的大佬突然吭声,就是被网民的“点名@”炸出来的。
原本纯属捏造的“涉黄名单”,却引起大V们的接连辟谣,“众口铄金”在网络舆论场的威力可见一斑。毕竟,“知情人士”对媒体爆出的“互联网公司CEO有一半去过那”的料就在那,被查俱乐部的“会所性质”和高端路线也在那,这些“爆点”集齐了,就是在召唤网民跟福尔摩斯合体。而在满屏质疑和宁信其有思维下,沉默不是金,却易被视作“默认”,他们若不露个面,短期内还真不好自证清白。
但假的就是假的,谣言插上爆款的翅膀还是谣言。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舍默曾归纳过阴谋论的特征:“越多的人牵扯到这个阴谋中来,所谓的惊人秘密就越不可能存在。”那份以“内幕帖”面相存在的名单,就列了一堆英文名,拉了一堆人下水,但越是这样越不可信;那模糊的身份描述,也符合谣言的一般规律含糊其辞却又弄得煞有介事。这也是其狡猾之处:张三否认了,它似乎又能指向李四,李四辟谣了,再换个人,下个怀疑对象是王麻子……
或许有人认为,谣言危害有限,还引爆了网上的戏谑狂欢。
可有人调侃就有人当真,迈克尔舍默就说,“阴谋论的盛行源于人的‘启动效应’,即大脑和感官习惯用预期模式应对外界刺激”,那些对互联网大佬生活的想象本就微妙的人,是谣言的最大受众。这些当真者或是因智力偷懒也好,或是因思维缺陷,但他们就是谣言市场的依托。
而对中枪者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可能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身正有时也不得不提防别人对其“影子斜”的造谣。之前有企业“躺枪”谣言市值蒸发数十亿,就是例证。
凭着无据的消息,逼着互联网大佬“自证”不在“涉黄名单”上,也是软暴力“绑票”。对那些大号、民众而言,在这种事上,止于调侃可以,但若就此围剿某个人,那是越界,也是用信谣传谣“自证”了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不在线。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