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 时评作者
两个月前,由福耀玻璃投资的美国俄亥俄州的汽车玻璃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据公开资料,福耀玻璃对俄亥俄工厂的总投资约6亿美元,成为该州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中国投资。
福耀玻璃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也被称作“玻璃大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算了一笔账,认为中国除劳动力外,多数生产要素都比美国贵。美国电价仅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仅中国的五分之一,加上当地政府补贴,所以购买厂房基本没花钱。若把其他优惠条件都考虑在内,在美国投资的总利润比中国“多百分之十几”。于是,舆论认为,“玻璃大王”也要跑了。
一边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到海外投资办厂,一边又把企业对外投资办厂看作是企业家“跑路”,到底是“跑路”还是投资,到底需不需要企业到国外投资,这是一个问题。毕竟,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中国对外投资战略。如果盲目地给企业对外投资扣上一个“跑路”的帽子,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对外投资热情的。
笔者的看法是,“玻璃大王”是不会跑的,但是,他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好好思考。因为,他所进行的成本比较,是近年来舆论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已经引起决策层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央提出的“五大任务”,就有降成本,而所说的成本,就是指企业成本,其中,实体经济成本过高是核心。为什么制造企业在投资、创新方面的能力下降、动力减弱,很大程度上就与成本过高有关,与各种负担过重有关。成本高,利润自然就少,风险也就大了,这对企业来说,当然是不愿接受的,当然会选择到成本低的地方去投资。
说“玻璃大王”不会跑,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由。首先,中国仍然是消费的主战场,产品需求容量大。虽然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办厂,生产的玻璃主要针对美国和北美市场,但是,国内市场也是不可能放弃的。不放弃国内市场,“玻璃大王”就不可能把企业全部搬迁到美国去。除非他真的想“跑路”,不然,只会是去海外投资。
其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并不只是一个“高”字,还有一个“严”。劳动力成本“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消化,甚至获得的利润更高。但是,“严”字可能就不是“玻璃大王”所能掌控和消化的了。这里所说的“严”,是指美国劳工可不像中国工人那么“温顺”,那么好管理,加班、报酬、社会福利等都会比中国要求高得多、规矩多得多。特别是加班,美国劳工是不会轻易加的。如果强行加班,就会惊动工会。一旦工会出面,企业主是没有办法的,否则就会罢工。这对已经习惯了让职工加班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可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再者,美国政府对环境、能耗等方面的要求高于中国,即便眼前为了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采取了一些容忍措施,但时间长了,还能允许吗?像福耀玻璃这样在中国也会被要求加强环保措施的企业来说,环保投入会不会大幅增加,值得关注。
事实上,制造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包括迁移,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中国企业税负重、要素成本高、制度交易成本多、融资贵,一直是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相关的政策措施都直指成本问题,特别是“五大任务”也把降成本作为任务之一,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决策层对成本问题的重视,反映了成本问题对制造企业的影响。
“玻璃大王”应该是被迫转移,而非“跑路”。如果国内经济环境得不到改善,企业运行成本降不下来,特别是融资成本、要素成本、制度交易成本不明显地降下来,“转移”就会转变成“跑路”。一旦“跑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玻璃大王”不会跑,但所反映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重视和警觉。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