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北大清华抢生源闹剧背后的潜伏利益

2016-12-13 17:31:01 来源:济宁新闻网

6月29日消息,在广州执信中学,北大清华两大名校争抢一名理科高分考生的激烈场面。广州执信中学,清华北大招生老师争相拉高考全省理科前十、执信中学的一名高分考生和自己商谈录取问题,甚至将她逼到墙角无法走动。冯宙锋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视频:北大清华招生抢夺战:名校招生掐架为哪般? 来源:央视新闻

6月30日电 日前,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爆发火药味极重的“舌战”,引发关注。境外媒体30日分析认为,与其说高校抢的是“尖子生”,更不如说抢的是名气、地位等“潜伏”的利益。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29日文章《名校抢生源 系舍本逐末》称,北大、清华这两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近日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很遗憾,不是因为它们良好的教学质量,而是源于一出抢生源的闹剧。

文章说,尽管目前双方已经删除了微博,不过,在你来我往的几个回合中,双方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火药味。这也难怪,这并非两校为争抢优秀考生第一次“交手”,仅拿今年高考来说,2015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刘楠枫,接到高考成绩时正在成都旅游,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接刘楠枫回渝——原本刘楠枫可以早一点坐动车,不过由于北大的“美意”,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2015年河南理科“状元”祝乐,被清华大学招生组凌晨4时从家中接到北京;云南2015年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刘德斌和朱俊瑞,分数一公布被北大云南招生组“劫”到北京,不仅参观了风景名胜和大学校园,还与教授面对面交流。

文章称,“掐尖”最终变成“掐架”,北大和清华的做法实在令人汗颜,也令外界不得不正视如今高校间过于功利性的“生源大战”。其实,与其说高校抢的是“尖子生”,更不如说抢的是名气、地位和社会声望——尖子生多的高校自然受到民间青睐,获得更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而名望高了,受到的关注多了,国家拨给的教育经费也会多,自然就会成为众多高校中的“大哥大”。

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千方百计“抢”进了优秀学生,但在实际教育中却经常忽视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一位高分考生就曾对媒体表示,尽管在高考后被两家名校争抢,然而真正进入到学校以后,却发现自己被晒在一边无人问津,心理落差一时难以接受。的确,许多“状元”一旦进入大学,光芒此黯淡,毕业之时更是湮没在人堆,再也找不到了。

文章认为,必须承认,高校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竞争应该出现在对人才培养精益求精和对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上,单纯的“抢生源”实在是舍本而逐末——学校的教学质量上去了,学生自然会“用脚投票”。否则,即便揽进天下“状元”,也不过是分数的堆砌。

台湾《旺报》刊文《北清瑜亮情结“唯分数论”害的》。文章指,北大、清华之所以每年都会展开这样一场招生战,原因除了大陆高考“按分数排名”的特殊制度外,追根究底还是名校虚荣心作祟。

文章说,大陆高考的录取是这样的:例如某省有50万名考生,分数就由高到低排名。因此,某人在50万人里考了第几名,某校在某省招生招到哪一个名次为止,都清清楚楚。这使得向来有瑜亮情结的北清两校不但要比谁招的状元多,还要比谁的最低录取门槛比较高。

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唯分数论”。像台湾,不但看学测分数,还看社团成绩、面试表现;港校也有英语面试,综合考量学生素质。

文章说,“唯分数论”使得考生只能看学校录取门槛填志愿,学校只能看考分数录取学生。大陆要想办出一流大学,还是先从“让考生和学校能够互相选择”做起吧。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