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发放岂能以“鞋”取人

2016-11-10 03:52:5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刘雪松 时评作者

因为妈妈省吃俭用给儿子买了一双打4折的耐克球鞋,儿子大学里的贫困生助学金被取消了。原因是,既然能买得起耐克球鞋了,还算什么贫困生。为此,这位大学生一个人在宿舍里哭了很久,那双球鞋再也没有穿过。当然,他也不会再去篮球场打篮球了。

这位大学生并没有把这场遭遇告诉妈妈,而是用校外打工的方式,度过了校园生活最艰苦的日子。然而网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心酸的故事,所以围绕“贫困生该不该有一个贫困生的样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按照这个命题,其实更多的学生想要保住贫困生的这顶帽子并不难。不管真贫假贫,把一切尊严放下、把一切向往摁住就行,整天穿一身旧衣、捧一罐“老干妈”就行。它最终教会的是人们怎么“认穷”“装穷”,而不是通过能够体现公正的鉴别贫困方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助学。

在跟帖中,有大学生列举了自己被取消贫困生助学金的种种遭遇。譬如因为过节的时候,某个远房亲戚送了台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被发现了。譬如平时与某个女同学接触多些,被认定为谈恋爱了。更有恨不得抽自己俩耳光的,至今为自己某一天忽然想尝尝传说中牛奶的滋味、或者咖啡的味道,结果也被同学“告发”而取消了贫困生助学金。

很多贫困生被取消助学金,背后都有被“告发”的痕迹。有些属于监督机制的设计漏洞,造成了误伤;有些属于同学之间对于助学金分配的“竞争”激烈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贫困生鉴定与助学金发放本身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所造成的。

国家发放的助学金,具体到个体身上,虽然不多,但全国累计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一年两三千元,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雪中送炭。同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能够争取到,也是可以让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所以如何让这笔助学金真正发对了人、助到了学,这是需要高校做大量细致工作的。

然而从网上的各种不满来看,一些学校不仅把“贫困学生的贫困样子”放在了第一位,而且因为缺乏“精准扶贫”的科学、人性化机制,反而将贫困生本来可以用来改善生活的权利、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基本尊严都剥夺了,不仅“调教”出一批哭穷装穷的“贫困生”,而且诱发了同学之间因为助学金僧多粥少而产生的“告密”风气。许多像这位因为一双打折的耐克球鞋而被“告发”、最终被取消助学金的受伤者,连申辩的勇气都不敢再有。这是整个贫困生鉴别机制不科学、标准不健全、收放权力缺乏人性化,所带来的副作用与伤害。

贫困生助学金的收放自如,应该建立在整个机制的规范、灵活与人性化基础之上。发对了人,千好万好。误伤了人,不仅贫困生被晾,人心也会凉。那种“以貌取人”的简单粗暴形式,早该被“精准扶贫”的机制取而代之了。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