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套路

2016-11-09 03:22:50 来源:济宁新闻网

社论

近日,多名快手平台主播被指在四川大凉山地区做“伪慈善”:让村民排好队,发钱后再收回;为了比惨,往小孩脸上抹泥巴。在曝光的视频中,一名男子身上的大金链子和文身,生动说明了他的主播身份。

这件事让很有直播特色的“快手慈善圈”现出原形,源于主播之间的内讧。事情闹大后,一位主播通过直播喝消毒液来道歉,也是典型的快手风格。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在资本的催动下,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风起云涌。直播乱象也逐渐呈现。光知道喊“该管一管了”是不行的,首先要理解直播背后的受众心理。

在城市中产眼里,网络主播和他们的粉丝是很遥远的一群人。不止快手,几乎所有的直播平台都具有强烈的草根色彩。有媒体报道称,一线主播有着相似特征:家境贫寒,学历不高,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在直播间里流行的喊麦,则被粉丝称为“底层人民的呐喊”。

快手上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由于一篇文章《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走红。该文将快手平台上残酷荒诞的一面展示出来,比如各种自虐、小孩抽烟、少女早孕,认为这些代表了底层人的精神生活。文章当时引发争议,有人说它以偏概全,抹黑农村。

伪慈善事件无疑展示了直播平台的另一个面向。从乐观角度看,直播受众是有做慈善的诉求的。他们愿意花真金白银刷礼物,伪慈善主播才有利可图。直播受众对慈善的热情,带有底层互助的自我想象。

在整个链条中,粉丝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毕竟“参与演出”的大凉山群众,多多少少还能得到一些食物或“辛苦费”。

“直播慈善”大都简单粗暴,直接发钱、发东西,既不考虑被救助者的心理,也不屑于搞账目公开。粉丝们以为这是“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殊不知眼见未必为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名利就有欺骗的动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还说明正规慈善组织在底层社会的渗透力与公信力不足,让底层人宁可把爱心和资源交给极不规范的网络主播。打击弄虚作假的主播或许相对容易,如何构建让底层人信任并方便参与的慈善体系,则任重道远。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