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果

2016-10-20 17:46:0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凤眼果其实不是果,而是该果实的种子,因生长在苹婆树上,所以又叫做苹婆子。以前新界种植很多苹婆树,树身高耸,枝叶茂盛,种在庭园里,可以遮荫,坐在树下可以乘凉,舒适得很。苹婆本作“频婆”,是有佛缘的。相传唐三藏在印度时,常常坐在苹婆树下阅经,后来把树种带回中国,首植于韶关南华寺,时为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据清初《南海志》,“频一作贫,梵语谓之丛林,以其叶成丛也。”

到了农历七月初苹婆树便结出果子,成熟时果荚厚实,像个红色天鹅绒荷包,两边起尖啄,裂开时露出黑褐色的种子,使人联想到凤凰的眼睛,所以叫做“凤眼果”。农夫连果荚采摘下来,一大箩的运到街市去,再由菜贩开荚取出栗子般大小的种子,而且荚大种子少(每荚二粒),一大箩的荚只取得一小撮的子,事倍功半,有时连卖菜婆都嫌麻烦,不肯售卖。我们把凤眼果买回家之后,用水煮十分钟,拿张小刀剥开硬壳,可见里面浑圆的黄肉,有些甚至呈粉橙色,很是悦目。试吃 一粒,嗯,有点儿像吃栗子的感觉。

凤眼果另一特色,就是有很多层皮和壳,清初吴震方的《岭南杂记》说:“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到肉,彼人詈厚颜者,曰苹婆脸。”拿来反映人间,指那些皮多面厚的无耻之徒为“苹婆脸”,实在一绝也。

言归正传,凤眼果怎吃法?可以炆鸡、炆排骨,又可以炒牛肉。不妨试一下煲粥,有食疗效用,据说明朝的海瑞曾患重病,朋友送了一筐凤眼果给他,分数次煲粥吃,当吃完那筐凤眼果,他的病竟痊愈了。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吴昊)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