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亲为什么总失败

2016-05-09 08:53:18 来源:济宁新闻网

时评作者 侯虹斌

男女之间缺乏相似的背景,却要指望对方的条件与你匹配,还要价值观一致,互相喜欢,这概率不是没有,却有些低。

最近有一则被网友们热议的新闻,说是女白领张琳,5年间经历了上百次相亲,最多时一天见了5人,至今仍奔走在相亲路上。此新闻下一个跟帖,就差不多有10万条回复;看来,大家对这种相亲,积聚了满肚子牢骚。

其实,这位姑娘的遭遇只是普通女性的一个缩影:努力相亲,却找不到合适伴侣。这并不是因为女人的要求太高了。你以为男人要求就低吗?当然不是。张琳碰到的第一位相亲男士一见面就问她:“父母是做什么的?房子是什么时候买的?哪个学校毕业?在什么单位工作?月薪多少?尤其是工作单位这一块问得非常仔细,他说他想找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或者是公务员。”

看看,女性“拜金”一直是被污名化的,男性“拜金”,希望“少奋斗二十年”的愿望并不比女性少。这样做对或是不对,我不下结论。每个人对婚姻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认为经济条件是他/她最看重的东西,那么以此为基本条件去遴选伴侣,无可厚非。只不过,一旦把婚姻看成是一个经济与财产的交易市场的话,相亲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实现交易的。

所谓相亲,就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见面和交往。既然没有感情基础,又是直奔结婚去的,见面首先谈彼此的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再谈自己的开价就理所当然了。能愿意继续讨价还价的,才会有下一次见面的机会。

这就是一个男性、女性互为商品的过程。别的商品,都有市场上的同类或者近似类别商品的参考价,买家心目中的价位也很清晰。但作为人,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自我出价)未必符合现实。这几乎是效率最低的一种配给方式。比如说一个白领骨干精英的女性,碰见一个条件尚可的男性,对方期望找的媳妇却是全职在家工作,奉养双亲。也许大家都没错,但怎么可能走到一起?

与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相比,相亲出现类似的尴尬概率是极高的。因为大家缺乏相似的背景,却要指望对方的条件与你匹配,还要价值观一致,互相喜欢,这概率的确不高,这也是我总对时下这类相亲泼冷水的原因。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可“不婚”,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找到合适的伴侣。如果生活圈子窄碰不到相爱的人怎么办?相亲当然是个办法,但前提是:通过搭线,认识陌生人;合适的话,从普通朋友开始做起,一起游玩,不断了解、磨合之后再决定是否结婚。而传统相亲方式糟糕在哪里?为了结婚而结婚,不谈感情,只谈交易的价格是否合适。把自己包装成砧板上的一块肉,任人捏来捏去挑挑拣拣,当然不爽。

(原标题:《不谈感情的相亲如同把自己包装成砧板上的肉》)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