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重复不出就是造假吗?

2016-10-13 04:59:42 来源:济宁新闻网

张田勘 时评作者

有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描述NgAgo(格氏嗜盐碱杆菌的核酸内切酶)编辑基因有效,但是此后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未能重复出NgAgo可以编辑基因的结果。

支持该学者的人有个观点是:重复不出来他的结果也不能说是他造假,或者能否重复本身就是概率问题;虽然有很多人重复不出他的结果,但只要有一个人重复出来就够了。

这种观点靠谱吗?早就有专业人员认为,科学研究有很多是不能重复出来的,还用统计学研究常用的p值(p value)来说明,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无法完全重复的。所谓p值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或越具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也有一个为业界公认的标准,即科赫法则。该法则由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提出,又称证病律,有四内容: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尽管都是科学原则,但p值的标准似乎有点宽泛,而科赫法则又似乎太严格。其实,只要看看多年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就可以知道,一些研究结果只要把发表的结果占这项研究多次获得结果的百分比,就知道很多科学研究结果真的是无法重复的。

拜尔医学( Bayer HealthCare)的研究人员对23位科学家(实验室主任)领导的研究小组在CNpS上发表的67个实验项目的数据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在67个项目中,仅有21%的项目(14个)实验数据(拜尔医学研究人员获得的数据)与文献数据(已发表的实验数据)一致;高达65%的项目(43个)数据不能重复;另有7%的项目(5个)能重复主要数据,4%的项目(3个)可重复部分数据。

显然,大部分已发表的研究结果是不重复的。所谓的CNpS即《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是世界一流的科学期刊。但是,人们对这些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还是坚信不疑,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有同行审议,二是这些杂志的影响因子高。

然而,一个此前没有得到披露的事实可能揭示为何有很多的生物医学研究不可重复(对不起,其他学科的研究,如心理学,不可重复率更高),这就是研究人员选择性地发表其研究结果,或者说在科学研究中用文学手法讲故事。任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安进公司全球癌症主管长达10年的C格伦贝格利在对一项癌症研究结果进行了50多次重复实验都得不出原作者的结果后,不得不小心翼翼求证原作者。

原作者坦然以告,他们的原始实验做了6次,只有其中一次得出了他们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将其写进论文中。因为这会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为何研究人员愿意在科研中讲段子和编“完美的故事”呢?不外乎经费和名誉。在知名杂志,尤其是世界一流学术刊物,如CNpS上刊登论文是研究人员能得到资金或者工作的最好保证。

当然,不可重复的研究结果也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这至少是一种试错,也就是其他研究人员(至少是一半以上)对一项研究结果无法重复后就会怀疑这个结果,从而改弦易辙,重新寻找方向,这也促使了新的更可靠科学研究结果的问世。这也是为何诺贝尔奖评选会看重一项研究结果可重复的原因。

即便科学研究的结果并非每项都能100%重复,但从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看,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角度看,一项科学研究得到认可,肯定是需要可重复研究的结果,并同时要经历从逐步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