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创世界之最 长28.8米(图)

2016-09-21 11:35:35 来源:济宁新闻网

正在制作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手工真丝挂毯,长28.8米、宽3.45米,有望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手工丝毯作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

这些天,一幅绘就南京佛都画卷、名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手工真丝挂毯,正在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内加紧织造。这幅丝毯长28.8米、宽3.45米,经过工人们一经一纬的编织,有望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手工丝毯作品,也将成为牛首山佛顶宫内的镇馆之宝。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每一个飞天的造型都源自敦煌壁画

南京在历史上是个佛教文化极其昌盛的地区,庙宇成林,名寺辈出,号江“南寺塔之始”的建初寺,梁武帝舍身出家的同泰寺,张僧繇“画龙点睛”的瓦官寺,达摩“一苇渡江”后驻锡的长芦寺等,皆为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金陵城,一度上至帝王宗室,下至世家大族、平民百姓都崇信佛事,佛教乃成为国教,兴盛空前。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尽了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南京牛首山,正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与发祥地。如今这里正在全力建设牛首胜境——一处集文化、旅游、佛教、建筑等元素于一体的牛首山遗址公园。超越无锡梵宫的是,这里最终要使佛祖释迦牟尼顶骨舍利与建设的“天阙地宫”建筑圆融相聚。

记者了解到,牛首山遗址公园选择江苏省非遗之一的如皋丝毯织造技艺,来再现佛教盛景,正是看中了其工艺精致至极、造型图案独特、色彩层次丰富,色间过渡微妙,织成的图案美丽饱满。

在设计图上,记者看到,牛首山上,寺庙井然、山树相伴;佛光普照下,莲花朵朵,飞天降临……

原来,《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设计图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培中耗时一年完成,作品中的题字借鉴自王羲之的书法,每一个飞天的造型都源自敦煌壁画,对于作品色彩和细节的要求极为严格。这幅丝毯最终既要特别突出“主人公”——牛首山,又要描绘南京佛教兴隆的盛景,精美中透露出佛教圣地独有的宗教色彩。

长度28.8米,宽度3.45米,总面积达到1500平方英尺……迄今为止,丝毯艺术界还未出现过这么大尺寸的手工丝毯作品。因此《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的编织工程可谓巨大、浩繁、超复杂。

61种单色线,千变万化织出超千种色相

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馆长李玉坤介绍,编织《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的计划,从去年就开始了。

设计图去年底通过专家评审。有了设计图,要转换为丝毯手工艺人可以参照的样稿,就需要一道像画“工程图”、“规划图”一样的转换工序。

博物馆专门召集了4名设计人员专攻样稿绘制,“4个设计人员画设计图稿,单画稿子就半年多。”

整个样稿由线条、图案和数字组成。在外行人看来,这个样稿图,不但像“工程图纸”、“规划图纸”,更如同一个浩瀚的密码“矩阵”一般。因为上面的线条有虚有实,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密码,代表丝毯艺术中的一个色相,而《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的色相达到了千种以上。

在现场的编织过程中,手工艺人得严格参照图纸上的线条和标的数字,进行编织,不能弄错一根。弄错了的结果就是画面色彩上的处所。

别看编织的现场,只有1号线到61号线,而且都是单色线,但是要将其排列组合,却要混合线才能形成各种色彩。这就意味着,如果每一段都要有几百种色相,那就是千种组合,而这幅《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共有超过1000种色相,相当于单色线的排列需要千变万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放在佛祖顶骨舍利后面

中国丝织地毯起源于汉代,至今已历2000多年。此后一直作为宫廷贡品被征用,是皇室宫廷的豪华装饰品。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讽谕诗《红线毯》中写到:“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诗的主旨是讽刺皇宫生活奢侈,却在客观上给后人记录了丝毯的制作过程、优良质地和受欢迎程度。

然而,古代丝毯主要用于铺地、挂壁,因此其使用范围始终局限于狭小的宫廷,民间极少流传。但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这一工艺在宋、元、明、清等朝逐渐衰微,甚至几近失传。因为蚕丝后来主要用于服装和床上用品等,而现存的古旧丝毯数量极少,仅在故宫和少数博物馆有清代丝毯,极其珍贵。

南通本是中国纺织之乡,张謇开民族工商业之河,传统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类的刺绣、扎染、蓝印花布、色织土布、壁挂丝毯等织造技艺,在全国独树一帜。如皋为江海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又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吴文化,如棉花生产和纺织;加之养蚕业很发达,家家会纺纱,因此丝毯成为如皋人们心灵手巧的艺术象征,且曾多次被用做“国礼”。

为如期完成作品,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专门腾出8个机台,20多名手工艺人从今年4月开始紧张织作《南朝四百八十寺》丝毯,预计10月底可完工。整幅作品被分为8节,每一节工人需要打结300万个,整幅作品打结数多达2400万个。作品完成后,将挂置于南京牛首山风景区最重要的佛宫内,且就放在释迦牟尼顶骨舍利的后面,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纵深

牛首山开中国佛教先河

我国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曾说过说:“在中国成立的大小各宗派无不和南京有关。”

而牛首山也开了中国佛教的一个先河。在佛教各宗派中,禅宗在金陵流传最久,影响最大。唐贞观元年(627),禅宗四祖道信的弟子法融(又称慧融)来到金陵南郊牛首山支脉祖堂山悟道修行,创立了牛头禅法。法融著有《心铭》。此宗在于“排遣多言,着眼空寂”、“菩提本有,何须用守”,这种思想成为后来的南宗先声。弟子及再传门人有智严、慧方、法持、智威、慧忠等。至八世纪习此禅法的还有鹤林玄素、径山法钦、鸟窠道林等人。

当时,牛头禅法甚至在常州天宁禅寺、镇江鹤林寺等江南名刹都有传承,至唐末渐衰。后由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

经历战乱后,到了南唐时期,禅师文益被南塘中主迎至金陵,住报恩禅院,后建清凉寺。针对当时禅宗已不通教理的弊端,他撰写了《宗门十规论》等,大力提倡研究教理,学习《华严经》。文益开创的法系也被称为“法眼宗”。吴越末年,高丽王派36名僧人随文益的再传弟子延寿学法,此宗遂由此传入朝鲜,盛行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