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叶 时评作者
近日,有多位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学生反映,学校要求大三学生强制参加顶岗实习。而除了顶岗实习,经职院的学生还要在大二去工厂流水线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社会实践。9月5日,校方在接受采访时称,此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并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保障就业率。(9月6日《北京青年报》)
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市场营销都要参加流水线,且不讨论专业是否对口,是否存在大材小用的嫌疑,仅仅这“社会实践不合格还要付费重修”就让人大跌眼镜,当校方被采访是否强制学生打工时,还美其名曰为“挫折教育”,难道两者真的可以画等号吗?
学校合作企业让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一是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外出实习让学校白收了学费,还美其名曰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名正言顺的称为“挫折教育”;三是企业和学校互相挂牌,搞出了所谓的“特色教学”,还真是一举好几得的买卖。不可否认,学校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或是社会实践,在流水线上确实也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作用,学生应该去历练,但不能这么历练,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学生专业对口,或是至少有个选择权,不应该打上“强制”的标签。
何为挫折教育?它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诚然,我们赞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观点,往往达到光辉顶点的人都经历过挫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挫折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在把握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科学设计,而不是任意胡来,随便拍拍脑袋就能冠以“挫折教育”的名号。更何况还是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强制打工”。由此来讲,“强制学生打工”不等于挫折教育。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适度的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受挫折能力,但是“强制打工”式的暴力手段不仅达不到“挫折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此事告诫所有的为师者应当远离无知的“挫折教育”,否则只会越受挫折,越经不起挫折。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