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治未病”理念防治代谢综合症

2016-09-03 16:59: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孙晓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文化专家,广东省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养生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指导老师,2010年获23部委联合表彰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

每次体检完毕,总有一些人对着检查单发愁,尤其是化验单,因为每项指标都有明确的对照值,怎么指标又高啦?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都是代谢综合征在作祟。

对待“高人”,有何高招?周五,由本报与清远市中医院合办的“健康大讲堂”第六期开讲。该期主题为“治未病理念指导‘代谢综合征’防治”,主讲者是国家中医文化专家、广东省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养生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晓生教授,他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生动详细地为清远市民讲解了如何通过早期干预、生活干预、运动疗法、饮食疗法、中医中药等方面防治“代谢综合症”。

为什么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可人类的健康问题却层出不穷?“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公式:100%健康=15%遗传+17%环境+8%医疗+60%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权重最大的一个因素,其中饮食因素又是重中之重。”孙晓生介绍,目前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约是正常人群的5倍。而当前存在的治疗困局是,患者使用药物品种过多,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增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长期及大规模人群的防治。

那么,究竟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中医如何从治未病的角度防治代谢综合征?据孙晓生介绍,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粘状态、高凝状态、脂肪肝、骨质疏松以及过早动脉硬化和(或)冠心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危险因素。

据了解,目前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以下八“高”:高体重(包括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症)、高血黏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发生率,以及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其可直接导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造成死亡。

治未病的核心是未病先防、已病防病、愈后防复。研究表明,早期进行饮食、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措施。据调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在中国城市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且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在50至70岁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日益危及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

据了解,市中医院针对“治未病”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服务,包括设有健康体检中心、健康评估室、健康咨询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名医会诊名诊、中医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中医健康大讲堂及传统治疗中心;配备了舌面脉信息采集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评估仪、经络检测仪、压力测试仪和心理与中医情志测量软件等中医诊疗设备,并配有健康管理软件及医讯通等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由省市名中医和高年资中医师组成专家队伍,致力于为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中医调理方案、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健康咨询和中医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服务。

“中医中药治未病”强调的是提前干预,同时主张根据个体具体的代谢异常成分和异常程度进行优势互补的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

中医中药治未病

控制体重及减肥

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0=公斤体重。中医认为肥胖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肥胖病多是本虚标实之证,通过中药个体化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健脾、化湿、利水、祛痰,在减肥方面有着安全有效的优势。

中医分型干预:

1.脾虚湿阻:参苓白术散加荷叶、山楂、泽泻

2.胃肠湿热:保和丸加决明子

3.脾肾阳虚:四君子汤加肾气丸

4.肝肾阴虚:左归饮加二至丸

饮食建议:

1.适当减低膳食热量。摄入热量低于消耗热量,负平衡时体脂逐步分解,体重逐步下降。

2.用低热值食品代替高热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点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应不吃。

3.在减少糖多、油大、热值高的食品的同时增加蔬菜、豆类、豆制品等;茎类蔬菜如芹菜、油菜、小白菜;瓜类蔬菜如冬瓜、西葫芦等。

4.优先考虑消减主食。主食和肥肉一样吃得过多都会引起单纯性肥胖。

5.逐步减少糖多、油大、营养价值不高的食品,如甜点心、油炸小吃、西式快餐、甜饮料等。

6.补充各种维生素。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不饮酒。

运动建议:有氧锻炼,如步行、慢跑、有氧操、舞蹈、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爬楼梯等。

降低血压

理想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mmHg/85mmHg。高血压具有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等疾病特点,2012年,我国高血压人已近2亿。

中医分型干预:

扩张血管:川穹、葛根、丹参、地龙、天麻、钩藤、山楂、野菊花、黄芪、人参

利尿:车前草、牛膝、泽泻、草决明、益母草

抑制交感:天麻,酸枣仁,人参,野菊花,杜仲,玄参

钙拮抗剂:汉防己、人参、黄芪、当归、川穹、丹参、三七

饮食建议:

1.减少钠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2.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3.不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4.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运动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调节血脂

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调脂更加受到青睐。高脂血症的治疗更要解决人体综合代谢功能问题,必须长期坚持,早期治疗。

中医分型干预(常见两个类型):

1.脾虚痰湿型方用二陈汤合四君子汤

2.气滞血瘀型方用四逆散加田七

常用降血脂的单味中药:山楂,首乌,泽泻,大黄,灵芝,茶叶,虎杖,三七,丹参,红花,蒲黄,毛冬青,绞股蓝,香菇,柠檬。

列入广东省基本药物的化浊降脂剂有两种中成药:复方红曲口服制剂(脂必泰胶囊、脂必泰片、血脂康片、脂必妥片)、丹田降脂丸(丹参、田七、川芎、泽泻、人参、当归、首乌、黄精)。

严格控制血糖

理想的血糖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西药的降糖效果明显但常有低血糖、肝肾副作用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合中医五脏五味的个体化辨证施治,不仅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用量,还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

常用中药:桑叶、牛蒡子、葛根、白芷、石膏、黄连、知母、黄柏、生地黄、玄参、地骨皮、白术、茯苓、玉米须、天花粉、瓜蒌、苦瓜、丹参、桔梗、红景天、刺五加、黄芪、山药、麦冬、玉竹、枸杞子、牛膝、山茱萸、人参等都有一定的降糖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控制总热量:主食、副食、零食合理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55%)、脂肪(25%)、蛋白质(20%)

2.少量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

3.高纤维饮食:粗粮、蔬菜、水果

4.清淡饮食:少油、少盐、低糖

5.不动烟酒:戒烟限酒

运动建议:

1.持之以恒:每周5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

2.量力而行:避免强烈、竞争性运动,适宜心率=170-年龄

3.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 撰文 魏亚男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