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陋”的冒名顶替为何一路绿灯

2016-04-27 16:24:42 来源:济宁新闻网

熊丙奇 时评作者

有的考生考上大学不报到、有的高校在招生中招不满学生,另外却有一批学生成绩很差,考不上大学,因此有人看准其中的“商机”。

近日,河南周口籍女孩王娜娜反映自己13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记者从事件调查组获悉,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一事属实,校方于2月27日注销了假王娜娜的学历。关于王娜娜如何被冒名顶替,涉及哪些人、哪些部门,调查组仍在继续追查。(《京华时报》2月29日)

从媒体报道分析,王娜娜事件中冒名顶替者的操作,相比罗彩霞事件的冒名顶替操作,粗陋得多。目前,涉事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立已展开调查,并表态要“拿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调查结论。”然而,由于学校本身就是涉事一方,而且,冒名顶替还涉及获取录取通知书、办理身份证件等程序,因此,此事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把高校作为调查的对象。

冒名顶替王娜娜上大学者,根本没有像冒名顶替罗彩霞的人那样,去办一张身份证号一样的身份证,而只是把自己的姓名改为王娜娜。这种操作,难度远低于套用同一个身份证号改姓名只要自己有充足理由就可以。按理,只改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都不一样,去大学报到根本就通不过审核。而罗彩霞事件中,“好歹”只有身份证上的照片不同,其他身份信息与录取信息是一致的。

只是姓名相同,学校就让其报到、入学,这样的入学审查,令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学校故意放水,根本做不到。而在接下来的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冒名顶替者,也很可能就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去办有关手续(学校在办理手续时不可能不要学生提供身份证件),而学校也根本不核对身份信息,就把她记在王娜娜名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由于冒名顶替王娜娜者,只是改了一个名,身份信息并没有改,因此,她的学籍,并不是她的,她最终获得的毕业证书,根本不是她的,最多可视为是“假文凭”。只要用人单位一查,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照片是这个人,但身份证号却不是。问题随之而来,为何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没有去查文凭的真假呢?

“罗彩霞事件”中的冒名顶替者,是个体动用权势关系去运作、打通关节。而“王娜娜事件”则是有人(机构)把冒名顶替上大学,作为非法的“生财之道”。据报道,冒名顶替王娜娜上大学者是花了5000元买“指标”,这是十分重要的线索。过去10多年中,有的考生考上大学不报到、有的高校在招生中招不满学生,另外却有一批学生成绩很差,考不上大学,因此有人看准其中的”商机“,和招不满学生的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勾结,运作倒卖录取通知书、改姓名。

在2009年罗彩霞事件曝光后,教育部于当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据报道,河南一所高校,被清退的假学生就达300多人。在笔者看来,对冒名顶替上大学,不能仅仅清退学生了之,而必须由司法机关调查背后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王娜娜事件,必须一查到底,包括冒名顶替者是如何从中介获得录取通知书的,中介的录取通知书从何而来,涉事高校究竟在这起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与中介是否有勾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