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7月28日,被称为“专车新政”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时,各界予以高度评价,称赞其对共享经济的包容态度。然而,《办法》在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之外,在一些重要方面给各城市政府留下了干预空间。当时的隐忧现在正浮出水面。
近日曝光的兰州市网约车管理方案,被视为“首吃螃蟹”。兰州虽不会有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示范效应,但兰州方案的倒退迹象不容忽视。兰州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总量控制+价格管制”,完全延续了去年《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旧思维,而没有跟上正式稿的前进步伐。
“总量控制+价格管制”是管理出租车的老办法,也是出租车行业痼疾的根源。老办法管新事物,显然是行不通的。
先说总量控制。总量控制的支持者爱拿道路资源说事,仿佛不控制总量的话,网约车就会挤满路面。可这是不合逻辑的。与出租车不同,网约车司机大多是兼职,并不是所有的网约车同时都在路上跑。所以看起来很夸张的网约车注册司机数,实际并不值得担心。
路上的网约车数量,归根结底由乘车需求决定,在这方面网约车比出租车更少盲目性。当我们谈论道路资源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乘车人的权利。
再说价格管制。弹性定价是网约车的一大创新,用市场力量解决高峰期运力不足的老难题。至于网约车的长期平稳价格,取决于乘客与司机的供需关系,与出租车价格也会有竞争关系。想要提高出租车的竞争力,可以减免份子钱也可以改善服务,但强行要求网约车定价比出租车高,则明显有保护垄断利益的嫌疑。
网约车的互联网属性注定不能接受价格管制。专车新政要在全国落地,各地或许有不同的情况要考虑,但包容创新的态度不能变,市场化的方向不能变。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