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作者 曹旭刚
“怕抹黑”充其量只是当地政府“不理解”义诊尘肺病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经济因素,因为每确诊一名尘肺病患者,就意味着当地政府要掏出相应的救助资金。
近日,秦岭深处的“尘肺病村”陕西山阳县麻庄河村,又一次被公众聚焦。据报道,在该地对尘肺病患者进行义诊的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院长张朝印对记者表示,公益活动往往得不到当地政府的理解,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当地政府怕被抹黑。
地方政府“不理解”针对尘肺病的公益活动,原因竟然是“怕被抹黑”,这样的逻辑,显然是让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为数众多的尘肺病患者,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被病痛折磨得不像样子,此时此刻,倘若还因为“面子”阻碍诊治,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
事实上,如果对山阳县麻庄河村的尘肺病状况多一些了解,便会发现,“怕抹黑”充其量只是当地政府“不理解”义诊尘肺病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经济因素因为每确诊一名尘肺病患者,就意味着当地政府要掏出相应的救助资金。
公众甚少知道的是,2012年的时候,当地政府曾经出台过一条规定,凡是确诊为尘肺病的农民,患者本人和所有家属,都将享受低保待遇,治疗费用按照新合疗政策予以最高额度报销,余额部分由民政部门按照大病医疗救助进行全额救助。
应该说,山阳县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能够出台这样一项政策,应该还是值得称道的。但问题在于,这一政策出台之时,当地核查出来的尘肺病患者仅有48名,且已病故26人,只有22个人需要财政关照,而最新消息是仅山阳县西照川镇一地,就确诊了109人,其中,还不包括在外地鉴定、患病但没鉴定等情况。
短短四年时间里,从22人到109人乃至更多,每确诊一起尘肺病患者,当地政府就需要筹集相应的资金进行低保及救助,经济压力自然就越来越大,所以,再遇到公益组织来义诊,“不理解”乃至不配合,恐怕就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山阳尘肺病群体,其实并非新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重新走入公众视线。遗憾的是,盘点一番多年来对这一群体的救助便会发现,来自政府、医院、公益组织的种种关照,基本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况,当地政府闷头干自己的,公益组织也依据自己的状况进行不定期救助,从来都没能形成整合所有资源,系统救助的救助机制。甚至,在很多时候,公益组织与地方政府,还会因为各种原因,相互抱怨。
所以,与其当地政府“不理解”公益组织的义诊救治,公益组织抱怨当地政府“怕被抹黑”,还不如及早整合资源,相互多一些理解,拿出一套系统性的救助方案,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造福身处病痛折磨中尘肺病患者。
批评当地政府“怕被抹黑”很简单,但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好救助,却一点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