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群体标配:留海胆头爆炸头画浓妆 用国产山寨机-群主-社会区隔

2016-08-18 16:38:19 来源:济宁新闻网

“杀马特”,是主要流行于90后农民工群体中的另类文化现象。杀马特,是“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轻移民”,不仅经济资本匮乏,文化资本同样匮乏……这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富裕和经济发达基础上的艺术的大众化,可能这一点,才是视觉系人士和杀马特最深层的不同。

大胆、尝新的体验

你看过《全城高考》没有?就是在我们学校拍的。我也在里面演了,有两个镜头。 在上聊了两三句后,张文洋便介绍道。当然,在电影里露脸的镜头,跟他平时一样,打扮得很普通,他告诉记者,那些杀马特造型 一般是一次性的 。

杀马特审核群 群主戴胜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杀马特群里基本是两类人:中学生和理发店学徒,中学生占了绝大部分。戴胜也是黄冈中学的学生、张文洋的同学,加入杀马特有一年多,最喜欢爆炸头,QQ头像是时下热门的12人韩国男子组合EXO的队长的照片。

我觉得杀马特是一种潮流先锋,将会是一种时尚潮流走向。 对为什么喜欢杀马特,这是戴胜的解释,他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的哥哥是理发师,也是杀马特,他的同学中也有不少在理发店打工, 之前就有理发店邀请我们做学徒,在假日期间可以教我们,我觉得学习重要,就没有答应。

在美国《外交政策》12月2日发表的一篇名为《失败的虚荣》(vanity fail)的有关中国杀马特现象的报道里,将杀马特描述成 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之中的年轻移民 这些男男女女都在十几岁或二十岁出头,常常是中学毕业,没什么谋生技能,在大城市干着低收入的工作,比如理发师、保安员、送货员或女服务员。

至少从戴胜和他的杀马特朋友们来看,这样的概括并不准确,戴胜告诉记者,他和张文洋都是成绩中游的普通学生,除了杀马特,还喜欢打篮球。

平时头发也不是很夸张,衣服穿得还好,所以家长们还是可以接受,只是看起来比其他同学更成熟。 戴胜说。

杀马特只是一种大胆、尝新的体验。我相信会被人们所接受认可。 戴胜没有对外界的评论作出太多的回应, 我们喜欢杀马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用刘石舟的话说,他们 只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 。

隐匿的一群

无论如何,媒体或网络社区大多还是 城市中产 和 受过教育的精英 们观点的舞台。在戴胜的杀马特审核群里,大家偶尔玩的是一些无厘头的填空游戏,比如 如果我们__了,你__了,我也__了。那我们__吧! 戴胜要求大家 必须回,写在我的留言板里 。

《失败的虚荣》写道: 对杀马特的回避和嘲笑遍及网络,特别注意是在这么一个互联网传统上被认为是为浪子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的国家 由于网络上的侮辱,认真的杀马特已经从中国的主流线上社区撤退到QQ群 杀马特成为了中国通常很嘈杂的互联网言论中无声的一群。

广义 上的杀马特或这一群体周边的人们似乎也没加入这场讨论。在北京一家社区小理发店里,周登喜拿着同事的ipad mini,在百度上一边搜索 杀马特 一边问: 杀马特是不是种大气现象?

周登喜今年26岁,四川人,高中毕业后开始学理发,如今是这家小理发店的主剪,没有生意时,他就用上网打发时间,主要 看一些有意思的新闻、视频、综艺节目 ,阅读百度百科上对 杀马特 冗长的文字介绍对他似乎有点辛苦,但当他看到图片时,立即明白了过来。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记者,2007年、2008年是各种造型夸张、色彩绚丽的发型最流行的时候,它们的受众多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生人,也有一些90年代初生人,职业基本是 干理发和卖服装的 ,特别是小理发店的学徒。

他找到李宇春早年的一张爆炸头照片,还举出一个台湾和一个越南的演艺组合, 小S也留过很夸张的头发。大家就是觉得它很时尚。

2007年周登喜还在山西大同打工的时候,给人做过不少 杀马特 式的头发,那时自己也留过 金黄、蓝黑 的炫目发型,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份的转变,也渐渐 大众 ,他还用了另一个词,更 内涵 。

几年前正处在扩张顶峰的美发行业吸引了很多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年轻人, 洗头工也能挣两三千,理发师能挣七八千到一万。 相比而言,现在更多的人去了餐饮、物流行业。杀马特风格的造型似乎也不再那么流行, 北京很少见了,小地方可能还有 ,他说。

这些小孩就是觉得新鲜、好奇,追求回头率。 周登喜问: 网上还在讨论这个吗?

而就在几天前的一通电话里,张文洋和他的伙伴们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晚上外出吃一顿夜宵,张文洋因此正在理发店准备新造型,第二天上学再洗掉,这种 娱乐 即一次炫酷的杀马特造型的成本在100块钱左右。

是非杀马特

作为一种现象,杀马特的界限也已经很模糊。尽管对很多成员来说,做一个杀马特更像某种演出或游戏,但一般人不会对造型奇异的杀马特和染了发的90后农民工进行严格区分,在人们看来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年轻人。观察者们敏锐地在 杀马特 三个字上嗅出阶层歧视的味道。

《失败的虚荣》一文称, 不像网络俚语 屌丝 它大约是 失败者 的意思,但中国的中产阶层又反过来用以自嘲 杀马特始终是个侮辱性的词。杀马特的时尚含义不是前卫或时髦,而是廉价、媚俗,是这一群体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在衣着上的表现 ,且被 中国城市里的年轻职场人士和受过教育的精英毫不留情地任意嘲弄 。

一家主流严肃媒体今年上半年刊发的《 杀马特 :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一文说道: 被 杀马特 的青年们,与去年流行起来的 洗剪吹组合 形象一起,构成了当下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 ,并称杀马特为 文化贫民 。

某门户网站不久前发表的一篇评论《无需苦大仇深地看待杀马特》提出了新观点: 杀马特文化,本身体现出的是融入、向上的姿态 。文章引来了许多的反对声音,其中最多的一种是认为将年轻农民工和杀马特画等号是对前者的贬低,网民的评论中充斥了对 杀马特 的谩骂。该栏目同时设计了一个投票: 你觉得杀马特文化是庸俗的吗? 73%的人选择了 是 。

我的本意是为杀马特们说话。 该文作者对记者表示,从个人立场来说,自己是 农二代杀马特 的同情者。他认为,城市中产在品位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杀马特纵然只能用廉价的方式去模仿上层的时尚,但这种对时尚的追求本身不该遭遇太多的讽刺。

[域外]

日本 杀马特 ?

本报评论员 张子宇

提及 杀马特 、 肥猪流 等,很多人都认为这些造型夸张、衣着奇特的年轻人是受到日韩文化的影响。这话有对有不对。首先要从外国寻找模仿对象,最合适的应该是日本的 视觉系 人群,和韩国并没有关系。确实,如果到日本东京的涩谷、原宿等地,也可以看到和 杀马特 有一定类似的,染着红红绿绿的头发、衣着夸张、化妆惊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从事街头音乐表演活动,但是很难说这些人和中国的 杀马特 们存在严格的 继承 关系。

视觉系 并非廉价艺术

其实,哪怕是 日本视觉系年轻人 这个说法也未必一定严谨,很多人年龄已不属于青年之列,早就是 视觉系中年 ,这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概念,在极度老龄化的日本,这种 视觉系 人群早已脱离了所谓年轻人叛逆社会这种略为粗浅的思想理念,而将其转化为一种自己尊崇的艺术方式。可能这点,是日本的 视觉系 和中国 杀马特 们相当大的不同。

所谓视觉系,简称V系、VK、VR等,源自英语Visual,本来是指乐团或者音乐工作者的类型。理论上,它并非如其名一样指曲风或打扮风格,而是一种音乐表演的呈现方式。然而,对于不了解音乐的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对视觉系的印象主要还是他们令人印象深刻的装扮和衣着。

视觉系,和音乐特别是摇滚音乐密不可分,溯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的华丽摇滚。然而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并奠定 视觉系 这个概念的,还是一向善于消化外来文化的日本。

而研究日本的视觉系,不得不提及著名的X Japan这个乐队。该乐队1982年创始于日本千叶县馆山市,原名 X ;1992年改名为 X Japan 。X Japan虽然不是第一个在日本强调化妆风格的乐团,但他们出道后将日本的视觉系音乐发扬光大。在初期,X Japan并不受到业界看好,甚至在地下摇滚界也受到批评和辱骂,但是他们的作品糅合了摇滚乐与古典乐的精髓,曲风千变万化、舞台演出充满感情与震撼,音乐作品销量超过2100万张,连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是他们的歌迷。X Japan被誉为日本视觉系文化的始祖。在这之前,日本媒体对于这种以超乎常理的造型包装的摇滚乐团并无好感,总以带有蔑视意味的 化妆乐团 来称呼他们。

视觉系在日本的发展和成功,是有体系并建立在一套艺术原则之上。并不单纯是化妆奇特就可以,它要求无论是音乐的内容、歌词的含义都要从舞台表演和自身的化妆效果中表现出来。一支视觉系乐队的现场演出,舞台装置和照明效果也与普通乐队不同。视觉系在日本发展初期,就有分为 妖魔派 与 唯美派 两类,目前日本视觉系摇滚乐团的取向则趋于多元。所以从这个概念来说, 杀马特 和视觉系人士有很大区别,前者只是一时兴起的模仿,后者则有一套自己的艺术理念。

关于日本为什么会产生视觉系这种风格,有人以为,日本自古以来就有 崇妖 心理和 艺伎 的存在,源远流长的能乐艺术给了日本视觉系摇滚华丽妖媚的灵感,在接受度上有其历史根源。同时也和日本的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有关,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追捧争奇斗艳的商品。妖媚的视觉系艺人对她们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模仿视觉系艺人能使她们成为原宿、涩谷最炫、最酷的焦点;除此之外还和排遣压力有关。

二者之间不存在严格的 继承 关系

浓艳妖娆的化妆,不同寻常的衣着打扮,自顾自怜、挑逗至上的表演,与艺术派别相关的主张,成为日本视觉系人士的重大特征。很多视觉系人士并非歌手,但服装元素对乐迷的吸引力非常大,许多少女会在衣着上模仿她们最喜欢的乐团,尤其是在演唱会或动画展上。近年来随着动漫文化的发展,视觉系和很多动漫作品产生交叉,借助日本动漫的风潮,日系视觉系更好地向海外输出,一定程度上,包括中国的 杀马特 在内的模仿者,可能受到了动漫的影响而非摇滚。

除了摇滚爱好者外,一些带有叛逆思想的青年,如暴走族,平时也会采用视觉系人士的穿着风格,两者在一些方面可能会有交集,但属于两类人群。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视觉系人群乃至地下摇滚、重金属音乐、哥特风格等的爱好者,尽管可能部分人确带有叛逆的意味,但在日本及其他欧美国家,却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生活中是什么怪人。出身于中产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有相应的生活水准者大有人在。在去年大热的日剧《Legal High》中,一位打扮另类的视觉系女孩,一旦恢复正常人的打扮上法庭时,其端庄、斯文、娴雅让全法庭人感到吃惊。

而且尽管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视觉系的打扮经常和阿飞联系起来,但实际上两者完全没有逻辑关系。日本中学里一个喜欢欺负人的问题少年可以是视觉系打扮,也可以选择剃着 陆军头 (即接近光头的短发)。源自于文艺爱好的视觉系只能代表人的一种艺术观念,难以作为反映人性格、素质、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工作的一个依据。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视觉系文化的基础是来自欧美的摇滚音乐,其鉴赏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吸取外国文化的知识基础和审美趣向。从这个前提来说,视觉系人群的知识层次应该要大于社会的平均水准。

一个视觉系人士所穿的皮衣或者皮靴,价格很可能不低于一套高级定制西装,他们戴的一个耳钉,也未必比一件珠宝首饰便宜,要做出良好的视觉系发型效果,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材可能都需要一个高级的发型师和相关设备。尽管视觉系看起来很 街头 ,但绝不低端,更不会是下层人民廉价艺术的代表。

日本视觉系的建立、推广与发达,与一大群前卫、优秀的文艺界人士密不可分,有着全世界最发达的娱乐产业和相关商业机器作为其载体,其非但不 下里巴人 ,反而颇 阳春白雪 。这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富裕和经济发达基础上的艺术的大众化,可能这一点,才是视觉系人士和杀马特最深层的不同。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