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时评作者
“每年年初,各种责任书就纷至沓来,环保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食品安全责任书、年度目标责任书等,种类繁多。”陕西咸阳泾阳县一干部称,这些责任书签完就搁柜子里了,事前指导、事中管理都跟不上,责任书成了“打白条”。
“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坊间常如此形容不少好政策得不到落实。如果连签责任书也成了“打白条”,那还有什么能作数?这样的责任书,不签也罢。
责任书不兑现,好政策难落实,早已为公众诟病。朱基也曾感慨,出个主意是非常容易的,定个政策也不是很难,“但是要落实就难得很。要办一件事,不开八次、十次会议就没法落实。如果发一个文件,能兑现20%就算成功了,不检查落实根本不行”。此话道出了落实难,也提出了对策,即检查。
由此观之,责任书沦为废纸,首先须把板子打在责任主体身上,他们缺乏实事求是之心,更无身体力行之意。但是我们也该问问,与他们签订责任书的上级部门有没有跟踪检查?如果签了责任书就束之高阁,既不追问任务推进到了哪一步,更不对未完成任务者进行追责,责任主体当然会得过且过,不当回事。
同时,还该追问,签订责任书是不是走过场?据报道,咸阳市产煤大县彬县每年都与县里的7个煤矿企业签订责任书,但责任书内容几乎一样,而每个煤矿的年产量、生产条件、员工结构、所处自然环境等却不同。试问,这样的责任书能有多大效果?如果政府部门在一开始就把签责任书当成形式,还能指望责任主体去落实责任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企业即便签订了责任书,也是推一下走半步,或者拉开赶路的架势实际却纹丝不动,如果政府部门再只顾着做表面文章,无异于暗示甚至鼓励他们不把责任书当回事。这也是责任书无责任的根本原因。
如果政府真是下了死命令,白纸黑字一旦确定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否则就按责任书约定的处罚,相关企业还敢乱来吗?
要使责任书名副其实,就应该先让政府负起责任。责任履行到了哪个环节,政府有责任督查;完不成既定安排,政府要负责处理。如果政府麻木不仁,或者不履行责任,相关负责人也该被问责。此外,还需将责任书公之于众,引入公众监督。公众最有参与热情,也不乏监督能力,如果政府和企业都敷衍塞责,公众就有责任提醒和举报。
签责任书沦为打白条,缘于责任虚置和问责缺席。抓紧和紧抓不可偏废,如果说签责任书意味着政府“抓紧”这项工作,接下来就该“紧抓”责任书的推动。在具体执行中不变味、不走形,让责任书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多赢。要知道,事关公共利益,不能有讨价还价的理由,更没有原地打转的借口。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