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赤兵 时评作者
最近房地产市场给人的感觉是,房价又开始上涨了。比如有机构调查,在今年一季度的房价涨幅中,深圳已经高居前列不是中国前列,而是世界前列,新入市的几个楼盘,单价都上了10万元一平米。上海则出现了每平米34万多元的豪宅。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中国不少大中型城市。
然而,如此高的房价,就真的有人买吗?在部分超大型城市,有价无市,恐怕是与房价畸高并存的局面。这证明:目前,房子可能到了有价无市的临界点,价格叫高了,有能力购买的人群在缩减,炒作的成分越来越多。
炒作,多是中介们喜欢干的事情。刚刚曝出的炒作事件是“香山格格别墅”,据中介称这是清朝肃亲王十七格格的宅邸,所以价格飙到20万元一平米,总价1.4亿元。经过调查发现,这房子跟格格没啥关系,就是香山脚下一个普通村子的住房。真相一出,房子在中介的网上下架了。这让人想起上个月热炒的“学区过道房”,价格是27万元一平米,更胜格格一筹,只不过最后的结局一样,也是下架。
热衷炒作的目的,并不全是想卖个高价宰个客,最终还是想哄抬周边房价上去,获得大利益,这不是“购销两旺”而是“购销两骗”,造成假象,让政府和老百姓都起急。说到根儿上,也不能算是市场行为,倒是算成扰乱市场行为更贴切些。所以,中介们应该明白,这不是个好习惯,要是追查一下虚假信息来源,估计还有很多法律责任要担。
上海楼市热衷炒作豪宅,最新成交的闸北区别墅,单价达到34.49万元一平米,连业内的人都说,这至少把上海楼市单价的天花板提高了50%。这事儿其实也该调查一下,是交易还是炒作,是真觉得物有所值,还是头脑发热。2010年上海就有豪宅以近20万元一平米的创纪录价格成交,但没多久买家后悔退房了,说来说去,又成了噱头。
这就是开发商和中介的惯用手段,每当市场相对平稳,就会把房价飙到一个突破人们心理底线的位置,并且拉动周边房价的上涨。等人们咬牙习惯了,则故技重施。当人们抱怨房价贵,他就说地价贵,把责任推到政府身上,实际上,房价高企,有地价的因素,也有炒作的因素。政府在控制地价的同时,应该想想办法遏制那些吸引眼球的炒作行为。
房地产市场另一个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的现象就是空置率高。开发商捂盘捂地不对,一些房主捂着房子,其实也不对。近几年超大城市限购,捂房的现象减少,但限购前的积累仍在。有的小区建成十多年了,许多售出的房子仍然是毛坯,有人名下多套住房,既不出租出售,也不居住。虽说如何处置自己的房产是个人自由,但这么做,显然在客观上起到哄抬房价的作用。
即将出台的房地产税就是针对这个现象的,但房地产税出台程序相对复杂。最近有国外媒体称,加拿大温哥华市政府准备征收空置房屋税,一旦房子空置12个月以上则需要上税,以刺激人们把闲置的房子出租。其实,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更多的房子到市场上来,无论是房价还是租金,都会被平抑住。
价格上升了,成交量反而下降了,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也是危险的信号。所以,应该让市场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采取些措施,制止炒作,让更多的房子走到台面上来,才是正途。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