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奶粉安全保驾护航,忌重审批而轻监管

2016-06-12 07:12:11 来源:济宁新闻网

社论

6月8日,在征求意见稿出台近一年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公布,《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明确,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并严格限定申请人资质条件。该项政策被称作奶粉行业的“注册制”,有不少人十分看好注册制的出台,认为这将会导致国产奶粉市场的大洗牌。

按照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品牌杂乱的现象存在多年。据统计,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平均每家企业有近20个,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存在配方套牌、贴牌生产现象。记者还援引海外奶粉代购的相关人士表示,英国的婴幼儿奶粉只有3种,言下之意,中国市场的奶粉配方、品种实在过多。然而,配方多固然有夸大宣传甚至以假乱真的嫌疑,但仅仅是“多”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相反,这可能恰恰表明了中国的奶粉市场竞争激烈,有大量品牌及配方涌现。显然,多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审查、监管、处罚不足,才是造成奶粉行业乱象的原因。

注册制的实施,将可预见会给行业带来如下的变化:其一,各类重点在基本功能之外的配方将会受到约束,配方的数量会有大幅下降;其二,由于会对申请人资质条件进行严格限制,所以对能够拿到奶粉生产“牌照”的企业也会有一些限制。一些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差,较为边缘化的企业,也许会倒在政策出台的不久后。不过,过去数年来中国奶粉行业爆发的丑闻,并非发生在中小奶粉企业,最大的一起三聚氰胺添加事件,发生在行业内的大企业,地方性的重点国企。这一基本事实表明,不管配方多与少,不管企业大与小,重要的是企业本身规范操作、积极研发。

本质上,注册制的颁布和实施,为的是提升奶粉行业的门槛,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审批、审核的方式来控制市场上流通的产品。有观点认为,奶粉实施注册制,将会使得奶粉监管达到药品水准,对于确保奶粉安全将颇有成效。毋庸置疑,这一乐观的判断拥有雄辩的证明过程。尽管包括监管部门也会承认,审批本身并不能消除劣质奶粉出现在市场,审批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旦市场出现劣质产品,食药监局可以更快更精准地核对问题出现的环节。所以,审批数据的积累,将有利于整体监管能力的加强。

但同时需要指出,注册制的实施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申报、审批、监管,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相应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最后的埋单者是纳税人和消费者。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成本收益的计算都是最基本的,但从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正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背景,整个监管所应背负的责任和消耗的成本,不应仅仅增加在审批层面,而应同时强化监管的能力。

重审批、轻监管,这是目前中国式的行政体系架构的基本特点。相对于审批,食品监管还需要的是一种行动力:整个信息的获得、产品的抽查、调查的进行,都需要强大的执法能力。如果说审批主要是“室内工作”,那么执法就是“户外工作”,两者孰轻孰重,不能简单给出定论,但就过去多年来食药监管系统的政绩来看,后者可能需要更大程度的提升。

从食药局的角度来说,注册制的实施既是对公众呼吁奶粉安全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扩权的举动。历史地看,奶粉安全问题监管的失效,反而导致了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顺势”扩权,这一做法当然也是舆论关注下的必然结果,但如果形成“治理失败”,继而扩权的循环,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必须要指出的是,单项的审批,对于解决奶粉安全问题,是完全不够的。只有配以严格的监管,公正的执法,以及信息的透明,才能真正为奶粉行业保驾护航。以此为前提,国产高质奶粉的春天,也才可能真正到来!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