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三峡库区加码湿地保护 筑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2017-01-15 03:42: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重庆1月14日电 题:三峡库区加码湿地保护 筑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 刘相琳

入冬以来,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开州汉丰湖陆续汇集了数千只候鸟过冬栖息。昔日,在长江沿岸难觅踪影、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今年已是连续第六年在汉丰湖越冬。如今,白鹭齐飞的美景再次在汉丰湖出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净化功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面积达7.8万公顷的三峡水库湿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区湿地保护直接关系到长江生态安全。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重庆近年来不仅建立了大量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还实施了众多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库区退化的湿地已重现生机。

早在2007年,重庆就成立了专门的湿地保护机构——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从那时起,重庆开始陆续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力度也逐渐增强。

2014年,重庆首次划定了310万亩湿地生态红线,按照“红线”要求“落界成图”。

有了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重庆对湿地的修复进程也逐渐提速。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夏一平称,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重庆严格限制湿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大对临时占用湿地修复力度,对于临时占用期满后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所占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

记者近日在开州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看到,经过多年培育与修复,如今澎溪河湿地植被丰厚、鱼鸟成群。站在汉丰湖边,巨大的水面明亮得像一面大镜子,周围丘陵低山峰峦起伏,林木葱茂,淙淙流水自山涧注入湖中,形成“碧水共蓝天一色,落霞与归鸟齐飞”的画面。

根据监测显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由原来的548种增加到现在的608种;动物种类由原来的207种增加到现在的227种。以往在重庆从没有观测记录的蓝胸秧鸡、红胸田鸡,以及中华秋沙鸭等已多次出现。

开州汉丰湖、垫江迎风湖、巫山大昌湖、南川黎香湖……经过修复和培育,如今这些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如一粒粒珍珠般点缀在三峡库区的山水间。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以及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事实上,湿地的保护,仅仅是重庆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一个缩影。”重庆市林业局长吴亚说,近年来重庆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出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分类管理办法、区划技术规范和管制措施,并逐渐将其“落地”,实施“一张图”管理。

截至目前,重庆基本形成以21个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6个市级以上湿地公园、88个市级以上森林公园、72个国有林场为骨架的生态保护体系,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吴亚称,下一步,重庆林业生态建设还将着力构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林业生态修复体系、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和林业生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重庆完成营造林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6%以上,95%以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