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杭州还蛮冷的,但在杭州地铁上,却出现了有人脱裤子的场景。1月11日中午,一群年轻人在地铁车厢内当众脱裤——进行一项名叫“地铁无裤日”的活动。据悉,“地铁无裤日”源自美国,旨在让大家摒弃保守,为生活添乐趣,已席卷全球多地。对于这一场景,很多地铁上的大伯大妈一脸懵,不知道这群年轻人在干嘛。而地铁官方则回应称,此举有违守则,不提倡。 (钱江晚报)
不知从何时起,地铁业已从纯粹的功能化载运工具,变成了某种独特的公共意见表达空间。在地铁站台、地铁车厢内,花样繁多的行为艺术层出不穷,并自顾自地兜售着各种或土或洋的价值观点。当然了,相较于参与者自嗨式的卖力“表演”,线上线下一众围观者的反应无疑要克制、冷淡得多。或许,杭州版的“地铁无裤日”活动,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收场。
就如之前许多次一样,所谓“地铁无裤日”的创意,同样是舶来品。一些年轻人急不可耐地将之在本国语境下套用和演示,所带来的似乎并不是“思想布道”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冲击。对于该活动,现场众多大妈大伯一脸懵圈——如果说,这尚且还可以归咎于代沟使然,那么网友评论所展现出的冷嘲热讽,势必很能说明问题。说到底,地铁公然脱裤的彪悍之举,实在是画面很惊悚、老少皆不宜。
杭州版的“地铁无裤日”活动,之所以获得差评一片,其实也很可以理解。一则,此举明显存在着“形式与目的脱离”,在当众脱裤的举动和与“摒弃保守”主张之间,无法建构起确切的、有说服力的逻辑链条;再者,诚如许多网友所质疑的,这一行为的真实动机,或许只是想在朋友圈发照扮酷而已,完完全全就是“价值空心化”的逢场作戏……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行为艺术,倘若没有基于具体语境的、原生性的人文反思兜底,而仅仅照搬照抄,难免会陷入非议。
随着一系列地铁快闪活动的草草收场,我们显然有必要去重新思考,“地铁”在我们的生活语境内,到底适合扮演怎样的角色?继续一厢情愿将地铁视作公共表演空间,并动辄以简单粗暴的“身体叙事”去说教,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而需要特别厘清的一点在于,行为艺术绝非是零门槛的草根胡闹,其不仅需要深度的社会观察作为诚意基础,更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创意设计作为执行支撑。至少在此前提下,才不会如“地铁无裤日”一般,引发大范围的不适感与尴尬症。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