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师让200学生给他写“墓志铭”

2016-05-26 08:17:0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在逝者墓前讲的话。江北中学高一一班语文老师张利群身强体壮,却让班上的学生为他写墓志铭。这让不少人咋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5月的第一周是该校生命教育展示周,张利群老师给大家讲起200多名高中生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故事,其中他珍藏了70多份。

问题学生带来思考

让高中生为自己写墓志铭源于一个调皮的学生。张利群说,2007年,因为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他所带的班生源很复杂。

那时班上有个贵州的转学生,少时学了拳击,不仅不遵守班上的纪律,甚至还偷偷在校组建小帮会,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还有一些学生因无法承受失恋之痛,就用小刀在身体上刻出道道记忆,以示“刻骨铭心”。

“青少年对生命的轻视,让人触目惊心!”张利群说,2001年学校开始探索生命教育后,他就一直在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高中生自省。看着一个个问题学生,他内心总是沉甸甸的。

珍藏70多份墓志铭

为了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张利群想到了“死亡教育”。

张老师,1968年出生,教龄接近30年。在优生眼中,他是不可多得的良师,在调皮学生眼中,张老师多管闲事,很有些讨人嫌。“在一次生命教育课堂上,我让同学们给我写墓志铭。人人都要写真心话。”张利群说,他的要求很简单,不限字数,也不限文体。

其实,他也想过让学生分别给过世的家人写墓志铭,但如果给在世的亲人写墓志铭,可能有些家长无法接受。于是思来想去,还是拿自己作为“靶子”最合适。

2007年,张老师第一次让高中生为他写墓志铭,2011年、2013年他又在所带的班上布置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作业。据统计,张老师共收到200多份墓志铭,珍藏至今的有70多份。

有同学借机表达不满

“庚戌年(2050年)冬,葬吾师张利群于大梁坡之山上,谨以此文为其哀悼也。”这是罗红(应老师要求用化名)同学《祭师文》的开篇。

“呜呼!苍天含泪,青山捶悲,看嘉陵浩浩汤汤,江水低沉呜咽,香樟肃然垂首。忽闻吾师猝然辞也,余已震惊悲痛矣。虽仰遗容犹不信,昨日今晨永相隔,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举校皆哀,为其悲痛。”

从祭文中看得出来,这名高二学生对痛失恩师的不舍之情。这篇文言文有600余字,罗红还将老师的教导,自己对生死的看法进行了陈诉。“吾师曾曰:‘曾经豪气斗牛,慷慨独走万州’……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斯人已去,大歌当哭……”

当然也有用白话文来表达的,比如王莹的“在这个阴云密布、空气中充盈着压抑与悲伤的日子里,我们不由泪流满面。因为我们敬爱的老师——张利群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这些情真意切的墓志铭,张利群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一点不觉得别扭,从这些祭文中我看到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有同学借此书写了对老师的不满,他也一点不介意,“了解了学生真实的想法,抽空找学生谈一谈,这不是打开师生心结的一把钥匙吗?”

专家:生命教育需要这种创新

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认为,张老师这样的生命教育颇有些创新。

远离危险,珍惜生命,通过悼念逝者让生者抒发情怀。张老师不忌讳迷信,虚构了自己去世的事实,让学生体验一场生离死别之痛,其间也让高中生深刻地思考了珍惜生命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教学大胆、超前、创新、也走心,值得提倡。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