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搓驼绳比赛现场。 嘎茹迪 摄
巴彦淖尔1月2日电 (张林虎 刘尚峰)“鼻棍虽小,但在驯驼工具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2日,在削鼻棍比赛场上,牧民孟克侃侃而谈。
新年伊始,中国北方边陲小镇潮格温都尔出奇的热闹,这源于魅力巴彦淖尔·丝绸之路·首届乌拉特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主办方将削鼻棍、搓驼绳、挤驼奶这些来源于草原牧人生产、生活必备技能搬到了竞技场,不仅受到了当地牧民的欢迎,同时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现场观赛。平时寥寥无几的赛临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外地游客纷纷向路边执勤的交警打听着主会场的具体位置。
图为削鼻棍比赛现场。 嘎茹迪 摄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削鼻棍比赛正式开始。只见参赛的牧民们手拿蒙古刀快速将小木棍削成笔直。手起刀落,木屑飞舞,不一会儿一根鼻棍就呈现在了眼前。
记者看到,鼻棍状如铁钉,一头粗,从粗头逐渐变细。孟克告诉记者,鼻棍一般用红柳、野杏树等木材制成,直径约1.5厘米、长20厘米左右。“骆驼是力大身高的动物,人对它的控制与指挥全靠将缰绳系在鼻棍上进行。”孟克说。
除了鼻棍,驯驼的另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缰绳。参赛选手将驼毛絮成条状,用双手掌把絮好的驼毛分开,用正反两种搓捻法,将毛絮条搓捻在一起。孟克说,因为牧人御驼的缰绳普遍以驼毛为原料,掌握一手好的搓毛绳技术对于一个养驼人来说非常重要。
图为赛驼比赛现场。 嘎茹迪 摄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是古代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重要驿站之一。蒙古族驼具制作工艺是具有系统制作理念和技巧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能,它包含、渗透了乌拉特骆驼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元素,是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乌拉后旗旗委副书记、政府旗长贾培新表示,举办骆驼文化旅游节,旨在弘扬骆驼文化,打造展示乌拉特后旗形象新名片,助力乌拉特后旗绿色崛起。“乌拉特人敬驼、育驼、驯驼、塑驼,形成了崇尚自然、忠厚善良、负重前行、坚韧不屈的红驼品质,我们将弘扬好红驼文化和精神。”贾培新说。(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