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用“绿色”护“贵阳水缸”(图)

2017-01-01 04:15:08 来源:济宁新闻网

清镇12月31日电 题:贵州清镇:用“绿色”护“贵阳水缸”

作者王林成 杨云

“今天我种下了三棵树。”7岁的孔萧尧自豪的强调。

“植树,是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希望。”31日,贵州省清镇市民孔旭说,虽然孩子才读小学2年级,但希望他能够从小树立一种“绿色概念”。当日,贵州省清镇市以“打响生态修复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样板区”为主题,清镇市举行“饮用水源保护地植树护湖活动”。

红枫湖与百花湖、阿哈湖水库是贵阳市饮用水源的重要水源地,两湖一库每天向贵阳市城区、清镇市、白云区供水50余万吨,提供了贵阳市城区城市用水量的近60%,供应着120多万市民的饮水,是贵阳市民珍贵的“三口水缸”。

四湖托市、三水萦城的清镇,是贵州独有、全国罕见的富水之城,被誉为“西部锦绣湖城”。境内红枫湖、东风湖、索风湖水域面积达92平方公里,“湖城一体”,是清镇发展的优势,亦是生态保护的核心重点。

清镇之兴在于水,而衰亦在于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让清镇付出代价:1996年前后,清镇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到贵州全省的六分之一,成为全省污染最严重的县城之一。

红枫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游客众多。靠水吃水,以前沿湖群众几乎家家都在湖里营生,搞养殖、搞旅游、搞渔家乐,场面火热。这样的“火热”也给湖区生态带来破坏,由于多年来工业、生活、传统农业污染,红枫湖水质状况逐渐变差,2007年前基本为五类或劣五类。

清镇市民植树护“贵阳水缸”。 胡俯茂 摄清镇市民植树护“贵阳水缸”。 胡俯茂 摄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了清镇市沉痛的教训,也让清镇人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修复攻坚战,事关贵阳百万市民“水缸”干净。”清镇市市长孙绍雪表示,“生态经济是清镇的后发优势,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从2007年开始,政府加强红枫湖保护管理,沿湖区域化工企业不能引进,畜牧养殖业不能发展,依靠化肥的传统农业更不能在沿湖地带种植。”湖边居民郭荣宽说。

在2007年,清镇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生态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副局长张椿认为,“生态保护有了法律护航,成效显而易见。”

近三年来,为保护以红枫湖为中心的“一湖三河百山百园”生态体系,清镇市植树造林70000多亩,拒绝近百亿元具有污染隐患的投资项目40余个。

在贵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清镇市积极推进红枫湖保护建设,推动实施红枫湖周边重化工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规划保护、建设保护、执法保护,推进了“蓝天守护”、“碧水治理”、“绿地保卫”三个行动计划。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需要克服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孙绍雪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近年来,清镇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的较快增长速度下,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6%,已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日益改善的新常态。(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