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听一位朋友说起他买保险的经历——“据说健康保险现在可以免税,这是国家给的实惠,不要白不要呀。”
可挑了一圈,他最终却放弃了。
“地税局还没说法,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如果免不了税,等于一年多交30%的保费。”他决定继续观望。
说来也巧。日前,一位保险专家也跟笔者吐槽:“就因为免税政策不落地,企业看着买卖找上门来却做不成。减税这事能有多难呢?保险监管部门管好保单编号,保险公司给保单打上条形码,然后跟税务部门数据库联网,消费者在手机上扫码,税务部门就能根据保额、收入算出免税额,然后把款打到个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他觉得,现在“互联网+”发展迅猛,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企业之间比这更复杂的设计都能实现,政府管理部门在这方面,实在落后太多了。
“谁牵头张罗、谁投入维护,有了成绩算谁的,出了风险谁担责……如果管理部门老算这些小账,那事情就很难往前推。还是应该多算算企业和老百姓这本‘大账’。”他的话一语中的。
实事求是地讲,这几年管理部门在创新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面有很多新气象。除了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数据,很多机构都通过网络窗口,开展预约、递交材料乃至预审,办事效率大为提升。
比如,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县市启动了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这之前不到一年的试点期间,“异地受理”已经累计办证170万张。这意味着,有170万人用不着像以往那样,为了补办身份证奔波往返。
像这样,管理机构把信息数据优势通过互联网呈现为服务优势和管理优势的例子,还有不少。
不过,令人焦急的是,虽然各部门面向公众的信息数据服务敞亮了,但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协同共享、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还做得远远不够,一个个信息孤岛,让老百姓办事“急断肠”,企业“跑断腿”。
比如,买一套房需要填报十几张表格,每张表1/3以上填的是重复的基础信息,并且需要不同部门开具相关证明,而这些都是政府各个部门拥有的基础数据,完全可以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自动生成。
各部门对数据资源的分兵把守,也制约了协同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社会治理水平。而在大数据风潮下,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应运而生,却标准不一。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也为下一步的管理制造了新的难题。
拒绝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不敢大步“互联网+”的背后,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说到底,是权力意识作祟,是服务意识不到位,甚至是把数据信息资源当成新的“寻租”来源。某些管理机构虽然也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搞起了“信息化”,却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完成项目考核而交差。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率,决定社会生产和治理的水平。政府天然拥有获取信息、核实信息的便利条件,应打通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将原本分散存储在不同部门、行业的公共数据陆续汇集到统一的公共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让居民拿出手机就能跟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的情景,已经近在眼前。
数据显示,目前70座大中城市里,已有69座城市共计推出316个政务App,总下载量为2476.9万次。各级政府竞相拥抱“互联网+”,主动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我们希望,在这些软件的背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在高效勤勉地运转,让更多数据认证、审核在后台实现,自我消化各类“麻烦”,让公众得到更高效、更舒适的服务。
当然,数据共享的背后,是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的大课题。整合管理事项、建设专业队伍、厘清责权边界、信息安全保障……难题可不少。不过,当信息共享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瓶颈”时,再难也得往前推。
给管理部门信息“联网”定出时间表,划出“硬杠杠”,是时候了!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