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化养老大有可为 须首先平等正视老年群体

2016-12-27 03:37:14 来源:济宁新闻网

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过去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基本立场老人是弱势的,得保护他;现在随着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健康程度的提高,他不需要被视为弱势群体,他可以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这是我们在说到文化养老时首先要改变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24日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论坛上指出,从中国现实来看,文化养老从观念到举措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以及国家养老网主办的“文化养老圆桌对话暨养老智库揭牌仪式”24日在北京举行。

如何看待文化养老?杜鹏说,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60岁以上老人,其特点是更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巨大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现实需求,比如社会中已经反映出来跳广场舞,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怎么实现政府、社区、家庭之间有效联动,老年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现在确实需要进行探讨。

他坦言,文化养老的发展从中国现实来看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文化养老,目前来看并不是太重视,例如广场舞就是其中之一,小区可以配小孩玩的游乐场,可以配相应的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所,但是几乎没有配置专门给老年人跳广场舞的。

“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主任张运防指出,目前很多的养老服务依然没有跳出单一的物质养老,忽视了滋养心灵、支撑生命厚度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如何让参与文化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特别应该成为养老服务业思考的重要问题。“养老服务应当尽快补上文化课,随着社会各界对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广泛关注,文化将成为老年服务业不可或缺的公共供给,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国家养老网总顾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杨正泉表示,文化养老包括人的尊严问题,包括文化活动的问题、包括发挥优势和作用的问题,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养老最好的方面。“因为养老要激发人本身的机能,要能够自立、自信、自强。”

如何实现文化养老?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主任李泽林透露,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文化系统办的老年大学是853所,90%以上属于市县两级老年大学,而且呈现逐渐递增的态势,硬件设施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现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理论研究比较滞后,缺乏全国统一的教材;城乡办学条件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协调等。他说,2015年文化部确定了文化部老年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老年大学等10所老年大学为规范化建设试点,今后将从中摸索经验进行推广。

杜鹏则提出,文化养老不仅仅是政府措施就可以推动的,文化馆拨款有限,而且公益性质不能收费,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个清楚的职能划分?没有机制就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把文化养老看作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的力量就会出现重新分配,比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国外很多国家的大学可以接受老年人随堂来跟着学习,很多国家中小学周末的教室可以让老年大学使用,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哪个学校可以这样去做。”

养老智库揭牌仪式同日在论坛举行。该智库今后将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建立养老动态数据库并举办相关论坛,为为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提供智力支持。(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