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北京雾霾天气仍将持续 预计21日夜间好转

2016-12-19 03:32: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于16日晚8时启动。昨天清晨,北部郊区和城区污染浓度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到了下午,随着东北风风力减弱,污染浓度又再度上升。目前,京津冀平原地区整体大气扩散条件依然不理想,未来三天北京雾霾天气仍将持续,预计21日夜间空气质量逐步好转。

京华时报记者贾婷张思佳

□发布

昨天早上,环保部通报称,针对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环保部派出13个督查组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市)各地,重点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和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环保部最新调度情况显示,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预警的40个城市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衡水、邯郸、唐

山、沧州市,山西省太原、临汾、晋中、运城市,山东省德州、聊城、菏泽市,河南省郑州、濮阳、新乡、安阳、焦作、鹤壁市等23个城市为红色预警;河南省平顶山、开封、洛阳、三门峡、驻马店市,山西省吕梁、长治、忻州、朔州、阳泉、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泰安、济宁、莱芜、滨州市等17个城市为橙色预警。其中,菏泽市由前一日的橙色预警上升为红色预警。

20日后半夜将有小雨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昨天夜间,北京市受弱气压场影响,扩散条件不利,预计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今早有弱高压扰动,但整体气压场较弱,扩散条件较不利,预计空气质量将持续重度污染。

本次污染过程整体持续到21日夜间。未来几天,本市大部分时间处于低压系统或弱气压场控制,并伴有逆温、静风、高湿度等不利因素影响,区域污染传输和本地污染积累相叠加,空气质量预计整体维持重度污染水平,部分时段会达到严重污染程度。

气象局也提示,目前仍在霾橙色预警中,未来三天北京雾霾天气持续,扩散条件逐渐转差,能见度有所下降。20日后半夜本市有小雨或雨夹雪。受降水影响,空气湿度增加,21日早晨能见度较差。预计从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随着西北方向冷空气南下,污染程度将逐步缓解,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温度方面,昨天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为-4.6℃(06:35),最高气温为5.3℃(15:12),较前一日略有下降。提醒市民一早一晚尤其寒冷,注意保暖。

□应对

3.1万起违法上路被查

12月16日夜间起,北京市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了应急执法检查督查。

在固定源方面,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夜间出动3组、白天出动7组,检查应急预案红色预警停限产企业停产减产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同时,联合监测部门对燃煤、燃气锅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开展监察监测。还派专人盯守自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高架源污染物排放情况。截至昨天15时,市区两级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834人次,检查1341家次,发现环境违法问题20起。

而在移动源方面,北京市机动车管理中心出动7组,对全市部分公交车场站、进京综合检查站、遥感监测车和站点等进行了现场督查。12月16日14时至昨天14时,全市移动源监管部门共出动168组、498人次开展执法检查。

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加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禁限车辆查控、交通宣传引导等措施。截至昨天17时,红色预警措施实施后交管部门已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方式,查处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渣土垃圾运输车和小客车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等各类违法行为共计3.1万起。昨天,全市共有4370辆路外教练车(双号)停驶。

市交通委组织增加了公交运力,增配机动车300余辆、增发车次3000多次,并适时加开轨道交通临客列车。

全市住建部门共现场检查工地1131个、非现场检查2070个,发现问题73项。市园林绿化局检查园林绿化施工工地49处,未发现问题。市水务局检查发现本行业施工工地已全面停止施工。市经济信息化委共检查停限产名单内企业110余家,被检查企业均按要求落实了停限产措施。

市教委重点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少年宫、科技馆等停课情况,未发现问题。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出动作业人员69925人次、作业车辆5342车次,强化道路清扫保洁。市城管执法局共出动执法力量7137人次,查处露天烧烤和露天焚烧点位21个、规范工地125个、规范渣土车辆23辆。市政府烟花办共出动3200余人进行检查,未发现非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并组织34个长期经营烟花爆竹网点暂停销售烟花爆竹。

此外,市民也拿起电话加入到环境监督工作中来,12月16日20时至17日18时,12369环保投诉举报热线共接到群众来电887件,其中解答咨询773件,受理、转办环境污染违法行为114件。

□释疑

污染浓度为何能一度降低?得益弱东北风和节能减排

昨天一早,不少市民反映,“早起发现空气还不错,红警期间雾霾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昨天清晨,北部郊区和城区污染物浓度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到了上午9点,城六区pM2.5浓度只有99微克/立方米,为轻度污染水平,浓度不到前一晚11点的一半。顺义新城、朝阳农展馆等地区甚至已接近或达到良好空气质量。但昨天下午随着东北风风力减弱,污染浓度再度上升。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专家表示,受小范围弱

高压系统作用,北京地面出现弱东北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污染物的积累。下午随着东北风风力减弱,污染浓度则再度上升。此外,提前启动的红色预警应急减排措施开始发挥作用,“根据往年情况,减排幅度应该会高达10%至20%。”

北京市气象局相关专家也表示,前一日夜里渗透下来的弱北风对污染物扩散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使污染物无法进一步北上。加之雾霾天气受日变化影响,所以昨天上午北部地区空气还不错,南部地区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延伸

霾入气象灾害立法引争论

近日,北京市将霾写入《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引发气象、环保方面专家的讨论。部分专家认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污染物是造成霾的根本内因,霾的本质是污染,与自然灾害有着根本区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气象法》中,“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其中不包括“霾”。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则给出了不同意见。他表示,霾的发生发展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影响,它们相互影响作用,形成重污染天气。霾是一种天气现象,自古就有。工业革命前,影响霾的气溶胶粒子主要是土壤、沙尘、火山灰、岩石和海盐等自然粒子和各种燃烧灰烬物质。而现阶段,霾是复杂的气象条件加上人为污染造成的。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各国及地区气象机构(例如英国等)都将霾列入了天气现象。从法律政策看,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十二条中对大雾、霾等提出明确的防御措施。可见,霾作为一种气象现象、气象灾害,有历史渊源、国际和法律政策认可。

而关于《条例》与《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条款内容的一致性问题,他认为两者之间既不矛盾、也不冲突。霾的发生发展既有自然因素(适宜的气象条件),也有人为影响

(污染物),自然因素是内因,人为影响是外因,相互影响、互为作用,人为影响加剧了霾的危害与影响,并形成重污染天气。霾与重污染天气既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有外在的实质性差别,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

徐祥德说,将霾写入条例,是为了强化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健全本市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和城市治理能力。本条例不是给某一个部门立法,而是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地方性法规,隐患治理主体责任在政府。将霾列入气象灾害范畴,不改变“政府统筹、部门各负其责”现有治理的工作格局,既有利于政府统筹,形成部门预报与治理合力,也有利于京津冀立法协同,做好与津、冀两地现有立法的对接,形成区域联防联控合力,提高人们对霾的重视,提醒人们加强个人的预防。

据了解,北京市将霾作为气象灾害立法并非全国首例,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中,天津、河北、河南均将霾写入气象灾害立法。目前全国天津、广东、浙江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人大或政府,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中,将霾列入气象灾害调整的范畴。

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娟也表示,北京的立法意图是为了强化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健全本市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和城市治理能力。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