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猫最小栖息地要多大?114.7平方公里

2016-12-10 06:02:33 来源:济宁新闻网

野生大熊猫种群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积,才能维持长期生存?昨晚,《自然》杂志旗下网络期刊《科学报告》刊发的论文《实测研究:大熊猫最小区域要求》认为,114.7平方公里是最小区域。参与研究的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副站长古晓东表示,这对以后划建熊猫自然保护区或栖息地有了更为精确的考量。

论文所有数据都来自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截至201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为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

论文用有关大熊猫出没的数据集(包括粪便、脚印和觅食踪迹),计算了中国5个山系野生大熊猫种群的MAR(最小区域);这5个地区的大熊猫占野外大熊猫总数的74%以上。计算表明,这些种群的总MAR为114.7平方公里,但彼此隔离的栖息地斑块会对大熊猫保护产生影响。除非减小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否则移地保护也不足以保障当地大熊猫种群的长期生存。论文建议,在栖息地斑块间建立廊道有助于降低破碎化的影响,但在破碎化最为严重的山区,仍然需要扩大栖息地的面积。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熊猫栖息的山系地势和森林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大熊猫种群的影响,却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最小栖息地面积的价值开始凸显。”

恢复熊猫走廊很有必要

“除了收集大熊猫粪便参数,还必须考虑坡度、温度、植被等因子。因为野生大熊猫不仅对食物源挑剔,还对森林特别依赖。比如它食用的竹子是要长在森林下的,不然它就不会去食用。但又不是所有的森林大熊猫都乐意前往。这些因子,都要以参数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中。”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戴强称,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模型,从模型中便可得出哪些地方适合大熊猫栖息,对比栖息地大小与大熊猫族群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最小区域。“机器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一种。而且这个模型还能导出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及斑块数量。”最小区域面积是计算得来的,但还不能说“完全准确”。“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参与,完善数据,让数值更加准确。”

从最近10年来看,大熊猫的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但从大熊猫的繁衍和长期存活来看,栖息地的破碎化还是相当严重的。根据研究,中国的大、小相岭山系,栖息地破碎化比较严重,“栖息地破碎化,会让大熊猫种群隔离。” 古晓东称,隔离的小种群,必然会导致近亲繁殖,最终导致遗传衰退。“如果栖息地偏小,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就会下降,也不利于种群保护。所以恢复熊猫走廊是很有必要的。”(记者 王继飞)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