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头村45.5亩的天然红树林中,这棵有100年以上历史的秋茄树(红树林的一树种)独树一帜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2004年,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发现了一片面积达45.5亩的天然红树林,这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一片幸存的天然红树林湿地。去年,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这片红树林被从珠江海域上游冲来的各种生活垃圾包围。经羊城晚报曝光后,尽管目前大部分垃圾得到清理,但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
公益组织“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联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近日发布了首份《广州市南沙坦头村天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指出海漂垃圾、入侵植物等多重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红树林的生存和发展,呼吁政府部门在当地设立保护区,保护这片广州唯一的野生红树林。
去年曝光后
大部分海漂垃圾已被清理
这片天然红树林位于南沙区番禺虎门轮渡码头一带珠江虎门水道口,面积达45.5亩,从槽船水闸至马安涌周边滩涂,与大虎岛隔海相望。历史上,这里曾有大面积茂密的红树林,但由于长期的围海造田、围垦养殖以及道路、码头的建设,天然红树林几乎已被破坏殆尽。
去年9月,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这里,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从河堤一直到海边,连片红树林全部被厚厚的垃圾所覆盖,玻璃、废弃塑料、各种瓶瓶罐罐、玩具,甚至还有皮沙发……这些垃圾大多是从广州市区、东莞一带顺势漂浮下来,经过红树林这片U形区域后被卡在里面日积月累。
经羊城晚报曝光后,目前红树林垃圾堆积的情况已有所好转,据长期关注该片红树林的“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志愿者青草说,现在大部分的垃圾已经被清理。
现状仍揪心
多种植物入侵 也没有巡护员
但这片广州仅有的天然红树林未来的生存状况仍相当严峻。近日,公益组织“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联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发布了首份《广州市南沙坦头村天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坦头村红树林所在区域水质为劣四类,水质状况不容乐观。而且虽然很多垃圾已被清理,但仍有大量的海漂垃圾不断涌入这片红树林区域,垃圾日积月累覆盖滩涂会导致红树林幼苗无法扎根与繁殖。
事实上,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红树植物种类只有9科9种,“正常情况不应该是这样。”《报告》主要负责人、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创始人、红树林软体动物研究专家刘毅博士坦言,这表明了该地区红树林受人为影响较大。其中比较明显的是这里的鸟类,大量人工垃圾、码头噪音等影响,使得极少有鸟类停留在这个滩涂上。更加让人担心的一个潜在隐患是,该区域分布了多种入侵植物,这些入侵植物未来很有可能会抑制红树林的进一步生长。
此外,《报告》还指出,虽然南沙区农林局每年向街道办拨款5万-15万元经费用作日常管护和垃圾清理,但该区域缺少界碑、部分物种指示不明确,也没有巡护员,缺乏最基本的生态教育资源。
“虽然这片红树林只有45.5亩,并不大,但由于全广州野生红树林只有这么一片了,非常珍贵,非常值得保护。”刘毅等一众环保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把该片红树林划成生态保护区,建立健全的红树林保育机制。
广州最后一片 天然红树林
知多D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其生态作用相当重要。其中一种主要作用是,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被誉为“海岸卫士”、“海水净化器”。
2004年3月,广州市农业局海洋综合管理处会同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有关专家在南沙坦头调查时,发现了这一片仅存的天然红树林以及两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秋茄古树(红树林的一种),彼时两旁工厂、码头的建设已经导致红树林海岸线锐减。
制图/范英兰
何伟杰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