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遏止环境透支 医治生态创伤 给长江一个绿色承诺

2016-12-02 03:36:1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长江流域11个省市中,江苏创造了占23%地区生产总值和32.7%进出口总额;在江苏超7万亿元GDp总量中,沿江8市占78.9%。然而,骄人的沿江开发开放成绩背后,是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入江水体污染严重,岸线开发失衡过度,产业结构总体偏重……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近期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划定3条生态红线,6条生态底线,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在400多公里长江沿线高调展开。

环境透支多 “三不”深层矛盾凸显

在长江生态保护方面,江苏下足工夫,“十二五”治污规划终期考核成绩名列沿江8个中下游省市第一。然而,沿江地区人口密集、产业密布,资源环境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当前,江苏约2/3重化工产能集中在沿江两岸,苏南地区化工企业密集度是苏北及沿海地区的2倍以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沿江8市废水排放总量占到全省的74.44%,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占全省的48.9%和55.8%。

排放总量大,入江支流污染严重。2015年,41条主要入江支流的45个控制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只有54.5%,劣于V类的达到20.5%。

污染堪忧,伴之而来的是环境风险。江苏环保厅数据显示,长江沿线分布着700多家化工企业,110多个化工码头。“十二五”期间,该省环保厅共接报389起包括空气、水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其中沿江8市占了75%,平均每7天就有一起。

与污染同步的还有岸线过度开发问题。交通运输部门数据显示,江苏共规划沿江港口岸线589.1公里,已利用363公里,沿途散货、企业码头过多,岸线使用布局欠优化。

明确新目标 守护长江母亲河

从今年1月开始,江苏省连续9个多月在沿江8市展开深入调研,层层动员,凝聚共识,明确任务目标,探寻治本之策。

在近期召开的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对已确定的生态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三条红线”以及生态保护、行业准入、流域布局、城市扩展边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六条底线”,必须牢牢坚守,决不能越雷池半步。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立下军令状: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作为底线,严控新增污染,严抓综合整治,严防环境风险,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监管执法。

根据《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在生态保护方面,到2020年,沿江8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5%;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平,全省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达到70.2%,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统筹规划沿江岸线资源,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一公里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码头,岸线开发利用率降至50%以下;瞄准化工产业,到2020年,全省化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化工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找准新路径 建设沿江生态走廊

行动大于口号。一场覆盖城乡、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在江苏沿江8市全面展开。

泰州港年进出港船舶27万余艘次,是pM2.5贡献大户。泰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吴争说,未来三年,长江泰州段沿江港口将着重推进“岸电入江”项目,建成低压岸电系统137套,内河建成小容量岸电设施415套,将减排二氧化硫1198吨、氮氧化物1320吨。

苏州张家港东沙化工集中区濒临长江,主营基础化工,有企业37家,安全环保隐患多。近期,该地整改完成17家,收回土地128亩,计划于2017年底全部实施关停。

除了污染减排,针对工业企业污染,江苏还将实施企业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实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为了化解环境风险,江苏将加强危化品生产、贮存过程风险监管,落实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特征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长江岸线资源弥足珍贵,一些沿江城市体会颇深。“落后、过剩造船产能曾挤占了仪征半数的岸线资源。”仪征市委书记张震宇说,通过主动去产能,仪征“再生”了1511米的长江深水岸线,为更优的空间布局奠定了基础。

未来,江苏将突出岸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科技手段实施岸线利用动态监控。为了发挥黄金水道的综合效益,江苏将整合零散分布的小码头,组织实施沿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加快港口岸线、锚地、集装箱航线等资源整合,打造通江达海的港口内河航道集疏运体系。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