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南海青天”海瑞的故乡在海口。这里有他的故居,还有他的坟墓。一到海口,我就去了海瑞墓。在中国历史的清官榜上,明朝海瑞与宋朝包拯齐名,故有“南包公”之称。
这位海青天的人生轨迹相当特别:四十一岁前一直读书,到七十四岁以身殉职,官场三十三年,历经三朝,三起三落,坐了三四年大牢,被革职在家闲呆十六年,最后两年是个闲差,打了七次退休报告也不批。如此算来,正经干事也就十年左右。十年海瑞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名气?虽是临近小雪节气,却艳阳高照,青天白云。
从“粤东正气”大牌坊一眼望去,墓园进深很长,正在翻修的墓道直达高高的墓碑,碑后三层楼亭高矗宏大;墓道两边是青草和椰树,边上有便道。我们顺?右边的便道往里走,道旁一丛一丛青竹,翠绿茂盛,使墓园显得清新肃然。
海瑞四岁丧父,在母亲谢氏抚养教导下,从小就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志向。书读了不少,三十六岁才中举,两次进士考试落榜,到了不惑之年还没一丁点功名,他有点急了,干脆先干事再说,要求去当一个县学教谕,相当于学校校长,没品级。
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显著,四年后被推荐为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他终于得到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上任后甩开膀子大干,力矫时弊,肃清吏治,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结果政德斐然,就被称为“爱民如子”的“海青天”了,崭露头角。
来到墓碑跟前,因为太高,须得仰视;因为字太多,须得细细辨认:“资善大夫南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一串虚衔,远不及如包大人开封府最高行政长官、副宰相来得实在。海大人在县官位上威风没几天,以后就开始倒霉了。先是升迁被严嵩党羽阻挠,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时已年过半百,眼见大明王朝江河日下,政治腐败,经济衰落,自号刚峰的海瑞心急如焚,热血奔涌,备下棺材,冒死上疏朝廷,痛诉朝政得失,大骂皇帝昏庸。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时朝野震动,天下闻名。嘉靖皇帝当然饶不了这个“老愤青”,将其革职下狱,等?砍头。海瑞没死,嘉靖先死了。别人以为海瑞会高兴,哪知他闻讯后放声恸哭,以至昏厥过去。
海公墓很特别,像一口扣在地上的大铁钟,也像一顶将军头上的铁盔。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启用他,可没干多久又被罢官,而且一呆就是十六年,人生就这么蹉跎过去。七十二岁再次被启用的老海瑞多少明白了一点,自己好比困在铁笼里,纵有千般能耐,万颗忠心,也没法施展,改变不了现实。有人评说,海瑞太偏执,心理有障碍,所以命途多舛。在这位长眠地下的先贤面前,我却无语!
墓后是海瑞的坐姿塑像,文儒的样子,清瘦忧郁,觉得与草堂杜甫差不多。他身后的“扬廉轩”和“不染池”,既含对海公的褒奖,也有对后来为官者的教义。皓首银须的海瑞死于南京任上,除了几件旧袍,没剩几个银子,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无儿无女,是友人帮他收的尸。老百姓闻讯如丧考妣,嚎啕大哭。灵柩运回家乡海南安葬,沿途为他送行的人排了上百里——皇家对海瑞穷养厚葬,立碑祭祀,树立一个“形象大使”。
望着清清的“不染池”,我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那是因为有一池清水。若是一池污泥,就是“浪里白条”进去,怎么个不染法?如果是一池清水,就满身臭汗进去也会洗礼得干干净净。《铡美案》戏中,公主皇太后大闹公堂,包公一时没辙,就转身捧出三百俸银,劝秦香莲拿回家去度日,儿子养大后千万别做官。意思就是官场像一池脏水,能把好人变坏。今天,努力营造、完善“清水池”,多出清官好官,也许才是对海公、包公最好的纪念吧。(摘编自《大公报》 作者:蒋元明)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