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底蕴让桃源铜仁生态富起来

2016-11-11 03:49:41 来源:济宁新闻网

厚植绿色底蕴让桃源铜仁生态富起来一个又一个遍于武陵山片区的村庄得益于生态恢复而焕发生机。图为德江县高山镇洋山河景区。 杨云 摄

一个又一个遍于武陵山片区的村庄得益于生态恢复而焕发生机。图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荒坡变果林。 周娴 摄一个又一个遍于武陵山片区的村庄得益于生态恢复而焕发生机。图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荒坡变果林。 周娴 摄

印江11月10日电 题:厚植绿色底蕴让桃源铜仁生态富起来

作者 杨云 谢高攀 李鑫

“以前村里放眼望去,全是荒坡,大风一起尘土飞杨。”地处乌江边上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大松村村民曾庆煌说,过去大松村因为滥砍乱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这几年政府号召种树,树种起来,村里的风景美了,乌江水更清了,石漠化也得到有效遏制。”对生态的改善,曾庆煌深有感触。

多年来,通过反复种植,加上保护措施得当,该村已种植松树和柏树1000余亩。如今的大松村,处处郁郁葱葱,不时传来虫鸣鸟叫。

行走于铜仁,厚植绿色的何止一个大松村。一个又一个遍于武陵山片区的村庄得益于生态恢复而焕发生机。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盘龙村。莽莽群山中的高石坎林场连绵起伏。“刚上山的时候,高石坎到处都是荒坡,基本没有成材的树木,为了国家用材,那时的工作就以植树造林为主。”88岁的老护林员罗运仙介绍说,“几代护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厚植下这片森林,不容易呀!”

半个世纪的时光流逝,罗运仙等护林员如今已是苍苍白发,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经过她和一代代护林员一双双磨出老茧的双手,生长成如今方圆1.2万亩苍翠的林海。

一直“靠山吃山,临水就水”的德江县高山镇洋山河景区村民,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以前乱砍滥伐、诱捕动物的现象经常发生。一段时期,洋山河景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富了一时财路,毁了子孙活路。”近年来,改变发展观念的当地政府为保护洋山河景区生态环境,积极动员周边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洋山河再次“披绿”,生态环境变美了,来的游客多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懂绿”了,不断加入到保护洋山河生态环境的队伍中。

经过在印江、江口两县进行退耕还林试点后,2002年,铜仁市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1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达260多万亩,为铜仁新增森林覆盖率近9个百分点。到2015年,国家累计在铜仁投资17亿元用于退耕还林,全市30万农户直接从中得到了实惠,直补政策深得人心。

截止2016年6月,铜仁全市森林面积达1564万亩,森林蓄积量达53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92%,这是铜仁生态建设交出的答卷。

在石漠化治理上,地处武陵山区的铜仁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并合理开发利用石漠化地区水资源,同时加快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从2008年初到2016年初的综合治理,铜仁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044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29条,石漠化面积由3219平方公里减少到20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18.17%减少到11.5%,减少了6.67%。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铜仁原来串灌、满灌现象,提高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使田间小气候和项目区水环境相互融合,促进了项目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铜仁还实施了通道绿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铜仁境内已开通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水系通道沿线的可绿化地段,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和花卉,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形式进行绿化美化,全市已完成通道绿化建设20万亩,初步实现了“一条道路、两边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为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文明成果,铜仁组织开展了“雷霆行动”、“利剑行动”、“六个严禁”等一系列严打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资源安全和林区稳定。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先后编制《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4-2025)》和《铜仁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列出全市禁止开发区域38处。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通过多年的努力,一度鱼虾绝迹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金厂河,变得清亮明洁;山坡上树木葱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该区域性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金厂河的水质达到国家水质一级标准。山青了,水净了,村美了。当地村民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打上了“生态牌”,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铜仁加快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整合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油茶、竹子、茶叶、核桃、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等生态富民产业,以及林药、林菌、林禽、林菜等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采访了解到,截至目前,铜仁市建成生态茶园18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79.10万亩、竹产业基地53.38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万余亩,发展林下经济19.42万亩。引进和培育林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3个。全市林业年总产值达50.11亿元。(完)

济宁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