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不妨由用人单位说了算

2016-11-10 04:03:53 来源:济宁新闻网

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职称之所以重要,事关亿万职工权益。尤其在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职称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职工职称级别越高,工资越高、福利越好,获得的资源就越多——在各级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申请中,优势就越明显。一些人才项目直接设立了项目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职称准入门槛,必须达到一定的职称才有资格。

职称评定并没有错,只不过,科学、客观、精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品德、能力、业绩并非易事。最可靠的办法,往往就是最笨的办法,就是“一刀切”,简单化为一道道“硬杠杠”,如论文、课题、成果数量、英语、计算机水平等。

规矩这么定,优点在于保障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弊端在于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以职称与能力脱节最受社会诟病:有能力的,未必够条件;条件够的,未必有能力。此外,跑偏的职称评定还催生不良的价值导向。比如在高校,由于教师职称评定“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遂令许多教师重科研、重论文、轻教学,对上讲台兴趣不大,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克服“三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更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在保障程序正义的前提下,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这是一个社会效益的增进过程。改革方案中可圈可点的亮点很多,其中“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就是对过往职称评定失误进行合理纠偏。

克服“三唯”,已迈出改革第一步,未来,职称评定仍有巨大的改革空间。本次改革提出“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就是一个演进方向。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就要特事特办,为其职称评定开辟绿色通道。对确有真才实学、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人才,且其业绩符合直升条件的,可以直接取得高级职称,不必按部就班。

“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更是指明了职称评定改革方向,这应是未来可着力之处。市场经济时代,社会能办的事就交给社会来办,职称评定也一样,由用人单位或行业组织操办,更能体现专业精神。国外许多大学,并没有一套通用的职称评审规则,但知名大学的职称评定与管理程序严谨、奖惩有度,始终保持了“终身制”教职的高门槛和高水准。未来,我们也应该考虑职称评定去行政化,由用人单位认定,离开单位就自动失效。

以最大程度释放人才能量、激励人才成长为依归,职称评定改革的步子不妨再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

济宁社会新闻